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教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要集思广益,勇于探索,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多年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探索出“情、读、讲、忆、记、练”6种的教学方式,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应试教育下,所框定的"教——背——考"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缺少生命个体感悟体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深思:怎样在现有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布置了六年级学生调查我们村镇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水源情况;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先进事例。上课伊始,我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以往我布置的作业学生不是马马虎虎,就是敷衍了事。可这次却截然不同,同学们了解到村镇居民们还是很节约用水的,平时除了做饭、洗衣服之类的必用水之外,很少有浪费水的现象。在农业用水上,人们更是省了又省。只有当农田大面积干旱时,人们才会引水灌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白建梅 《甘肃教育》2014,(16):72-72
正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课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言行。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组织教材,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德育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牢牢确立学生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尽管社会综合课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课程研究领域,但在国外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形成了一些基本指导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林志强 《考试周刊》2010,(16):161-161
导入,就是在上课伊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充分考虑教学的具体情况,独具匠心,设计一小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引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相似文献   

9.
<正>一、故事讲述,诱发兴趣小学生一般喜欢听故事,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不少课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我们要区别情况,或老师讲,或学生讲,以小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来诱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做学习的主人》时,教师可讲一个时间老人的礼物故事:今今和明明是双胞胎。在他们出生后,时间老人让钟姑娘去陪伴他们。他们渐渐长大了,钟姑娘对他们说:明明,该学习了。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来得及。明明说。这样下去,你们俩会越来越不一  相似文献   

10.
李玉英 《中小学电教》2010,(11):110-110
<正>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它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大熔炉。那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个性化教学,我的理解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力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我们的学  相似文献   

12.
<正>1.把握教材特点,深挖教材内涵课堂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媒介。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材进行,这是毫无疑义的。教师要想课堂教学有效,必须先"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难点,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2.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体验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和确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必须紧跟形势,对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并加以运用.体验式教学主要呈现出“活动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三大特点,文章提出品德与社会学科体验式教学可以尝试运用三大策略:创设特定情景,让体验更深刻;关注探究过程,让学习更自主;拓展体验途径,让课堂更开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承载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可以和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这样既打破了枯燥的思想教育的框框,又发挥了其他学科的教育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得生动,且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创新,一直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路线。品德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小学品德教育以及社会课的教学一直都在做表面文章,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造成许多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不统一,说出来的和做出来的不一致。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性教学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社会课多维互动式教学是从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追求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方向性。品德与社会课互动式教学关注教师、学生(以及由此结合而成的小组)、媒体、资源等多个教学维度,其具体互动形式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个体小组互动,组组互动,师生媒体互动,师生资源互动等。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正是通过实施多维互动的有效策略,来凸现品德与社会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言之,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爱父母、  相似文献   

20.
范莹 《黑河教育》2011,(1):20-20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和社会课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