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未选之路》透视弗罗斯特的人生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伟大诗人.在事业上,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诗歌创作.在创作中,他同样坚定不移地坚持了自己的行文风格.弗罗斯特对自己人生抉择的态度在他的代表作之一<未选之路>中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而且带来智慧的启迪,充分体现了诗人"诗以喜悦开始,以智慧结束"的诗学主张。辜正坤教授提出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诗歌鉴赏领域的理论创新,将其中视象美、音象美和义象美的概念用于分析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之路》,可发掘出诗歌深层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本哲 《中国教师》2011,(12):36-37
<正>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著名的哲理诗《未选之路》这样开篇:"黄色丛林延伸着两条路,只可惜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诗中的"我"面对一边遍布  相似文献   

4.
[试题] 任选一题作文 (1)最美丽的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阅读是人生难以忘怀的体验和过程.阅读,让我们走进了缤纷多彩的世界;阅读,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而高尚.请以"课外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相似文献   

5.
韩东和伊沙是"他们"诗社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代表诗人。在诗学观念上,他们同时站在民间写作的立场,走出神性写作的规训,认真地体味世俗趣味和平凡人生,表现了鲜明的反文化的决绝姿态。可二人却选择了不同的审美立场,韩东走了一条向日常生活回归的还原之路,而伊沙却选择了推倒诗歌圣坛的颠覆之举。  相似文献   

6.
<正>【真题回放】作文。"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8.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之一。该诗描写作者伫于林间,面对林中岔路进行选择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作者借此象征的却是人生之路的抉择。基于对《未选择的路》两篇名家译文的分析,借助文学文体学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衔接层面对原诗及方平、顾子欣二人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评析译文对原诗文体风格的再现,探讨文学文体学对诗歌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20世纪杰出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没上的路》表现了一种偶然的选择往往导致人生重大变化的主题.正像每个人生命历程中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选择和思索一样,这首诗的哲理含义,这种人生的体验和深思,通过作者含蓄巧妙的表达,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文选>游览诗正在该文集中虽只占取二十三篇,但意义重大.创作主体呈现给读者的是情与景的结合,记录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同时顿生或渐悟人生感悟和体验,但细探其每篇的表现方式就有不同.本文将从文本的三种抒情模式出发,探讨诗人在文本中是如何将情与景融合的,其方式又如何.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列材料,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作文。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相似文献   

12.
<正>情景一:教学内容为初二思想品德"诚信是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在下课铃声即将响起之际,教师出示了一道题目:假设现在你面前有金钱、名誉、地位、诚信、美貌,只能选一项,你会选什么?很显然教师要的答案是"选择诚信"。而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则在下面窃窃私语——学生甲:我选择地位,有地位多威风!学生乙:我选择金钱,有钱多好!学生丙:我选择美貌,美女帅哥多吸引眼球啊!  相似文献   

13.
走在路上     
整体赏读"人生有两条路: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现实之路是以心灵之路作为指引的。"正如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所说,人需要咏远"走在路上",只有不安于现状,始终拥有梦想和渴望,生命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未取之路     
本诗赏析:《未取之路》是弗罗斯特最广为传诵的作品之一,选自其诗集《山间》(Mountain Interva1)。诗歌通过岔路口比喻人生的一些选择。这些选择一旦决定了,便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对这首诗最常见的理解是诗人选择了一条较少人的路,借此鼓励人们勇于作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走别人走过的路。然而诗中存在许多含糊不清的地方,不同的人读后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有人提出,诗人究竟认为自己的选择正确与否?--因为诗中并未说明今天的不同是好还是不好。诗人留下的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回到原点"这是广东高考2011年的作文题目,说实在的,有点难。这不应该是中学生的题目,是中年人的视角,甚或是老年人的视角。不知道出题组,怎么出这么颇具人生感慨的题目,中学生的人生还未开始,他们正在原点上。往哪儿回?小学?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由三个名词组成,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因而对其表达的意思及其手法,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题目妙就妙在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给读者设置悬念,促使他们去了解、去研究各名词之间的联系.如果题目将主要的内容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其含蓄性、韵味性、吸引力会大大削弱.题好一半文,如果题目不巧妙,读者可能翻一下文章便放弃了,即使文章是块金子,可发光的机会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8.
向俊芳 《考试周刊》2008,(4):172-173
<死水>与<帆>这两首诗歌是中西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们都是诗人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使读者在静观之中看到诗人对希望之光的渴望.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死水>与<帆>,从而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  相似文献   

19.
跟着老师走     
在考试前,老师们都不惜跳入"题海",精心研究、选择供学生练习的题目.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管学生还是会抱怨每天留的作业太多了,负担太重了,但其实那些作业已经是被老师们筛选多遍的"精选题目"了,选择它们自然会有选择它们的道理,其中很多题目都是经典练习题,对眼前的考试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其自己盲目地到处找题做,不如先从这些题目入手,效率一定不会低的.其实,我也并不太赞成题海战术,但学习知识还是要有一定的习题量来保障的.  相似文献   

20.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