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在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经常处于诸多两难境地.如经济目标优先还是生态目标优先,优先发展传统产业还是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公平优先,等等。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欠发达地区走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邱天 《成长》2021,(2):186-186
道德是人心中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自律,它的底线高于法律,道德上要求的事或许法律没有要求,却是我们应该从心理上认可从行动上去执行的。社会不能通过道德约束我们每一个人,但道德应该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坚守。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这些新闻里的事件有大有小,像是一块块冰扔进了社会里,有时候会让人心凉,有时候会让人冷到骨髓。江...  相似文献   

3.
朱凤 《华章》2013,(25)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道德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道德”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就目前形势来看,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有增无减,底线道德一再被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理论支撑,由此指导实践,坚守好道德底线,继而才能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下,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许多“两难”问题,包括探究学习的理念,与教学实践、探究结果与过程、师生关系、动手与动脑、探究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5.
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谈个人品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教师的道德和职业声望不断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教师道德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教师遭遇到的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试图找出教师之所以陷入道德“两难”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高校教学体制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更让一些优秀教师纷纷远离大学语文的讲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品鉴水平却不容乐观。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行,把大学语文改造为以全面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新课程,是教、学双方共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的等级社会到日趋平等的多元化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道德区分为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既是不得已,又是十分必要,它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当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当中,忽视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的区分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是明确二者的区分和先后次序,并诉诸于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底线道德的坚守与行善道德的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等级社会到日趋平等的多元化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道德区分为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既是不得已,又十分必要,它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当然也有严重的负面性。在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当中,忽视底线道德和行善道德的区分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是明确二者的区分和先后次序,并诉诸于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助人两难现象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试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等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中心,从树立明确的社会主义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精神、规范社会伦理和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补偿机制等四个方面完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叙事研究逐渐透入到德育研究领域,回归教育生活、唤醒问题意识、反思教育过程、沟通理论与实践成为德育叙事的理想追求。然而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内容浅薄化、叙事情节虚拟化等弊病。文章立足德育本真,回归生活教育扩大研究视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叙事内容,关注真实教育事件,以促进德育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目的和任务,不是一项工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德育处的工作;德育基于学校实际,不仅是完成上级任务;德育须有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学校难以承担全责;学校应直面德育困境,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以及身心全面发展并不断改变着的学生实际,整合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发挥核心作用,在学生成长中创设出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过程和经历中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较长时间来,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与实际践行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德育工作者素质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德育行为与期待效果相脱节的德育困境破冰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德育的内涵价值、思考德之能力建设的改革指向、寻求文化时代德育的智慧路向,是德育困境破冰问题之关键,因为德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棋子",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先行。  相似文献   

15.
章从道德视角,对中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由于缺乏伦理关怀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梳理,意在强调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道德管理,强化人性管理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的精神积极性,把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放在化的背景下去做宏观的考察和整体的把握,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在全球化、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予以高智慧的领悟,是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竑波 《中学教育》2009,(12):15-18
教育德性应当是中小学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但在现实中,实现这一目标却存在着很多阻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困境,探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德育在诸多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困境。形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之间的冲突。走进协商对话,在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是消解现代德育两难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大学是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由于电大德育主体的特殊性,当前电大德育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应更新思想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拓宽渠道,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因果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中它表现为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在实践领域中它关涉着自由、道德动机等伦理学范畴。"是和应该"与"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基于因果规律的逻辑困境,这种逻辑困境曾一度使伦理学被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但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确实存在一种因果形式,而且这个因果形式是支配个体道德行动的根本性思维,它表现在个体对道德动机的寻求上。  相似文献   

20.
道德相对主义说明道德具有特殊性、相对性,却不能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绝对性。道德相对主义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使道德走向价值虚无的困境。道德情景具有客观性、道德主体具有共同性,这为重建道德共识提供了可能。道德最终要有确定性,但确定性不等同于绝对性,人类应在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之间保持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