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方案在风险社会中受到挑战与冲击。作为化解风险危机措施之一的道德恐慌策略频频被派上用场。这种策略以社会冲突论为其立论前提,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标签理论、实用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又存在着悖论。在深受全球化影响并致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我们需要借鉴与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恐慌策略,需要强化风险议题的主导权与审查权、话语权与解释权,建构道德信念与正义安全的支撑体系以防范道德恐慌现象的无序蔓延。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方案在风险社会中受到了挑战与冲击。作为化解风险危机措施之一的道德恐慌策略频频被派上用场。这种策略以社会冲突论为其立论前提,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标签理论、实用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又存在着悖论。在深受全球化影响并致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我们需要借鉴与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恐慌策略,需要强化风险议题的主导权与审查权、话语权与解释权,建构道德信念与正义安全的支撑体系来防范道德恐慌现象的无序蔓延。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90年代,西方后现代电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后现代电影文本,结合后现代理论与西方后现代电影文本探讨西方后现代电影文本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历史话语的分析,旨在说明历史话语只是历史学家虚构的"语言建构物",进而本质上等同于文学话语,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历史实在论,为当前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书法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与古典时代的书法创作相比较,当代书法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后现代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书法创作,但书法作为一种当下的艺术,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借鉴西方的后现代理论还是有助于分析当下的书法创作形态的。  相似文献   

7.
刍议后现代道德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道德主张挣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实行道德抉择.回到道德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语境下的都会人生:王家卫影像世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卫的影片之所以受到同仁与观众的认同和尊重,是因为其中存在着生命与心灵状态的深深共鸣。其影片揭示了香港人在后现代语境下独有的心理状态,同时凸现了后现代都市人的共通之处;飘泊的无根性成为所有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与人物之间疏离而隔绝,内在情感世界处于冰点状态。其影片动人地处理了后现代语境下情感的表达方式。惟其平静到漠然死寂,惟其冷淡到不现声色,那深深隐藏的不灭的一点温情才更能引起观众心灵深处的震颤与痛惜。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化思潮。本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关系、教育研究等五方面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的基本主张作了概述,对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和对待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化的后现代性已走上历史舞台,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研究对后现代化和出理论的表述,在名的理论家中,杰姆逊,波德里亚等人,都把电影电视当作重点对象来研究,但他们都没有对电影电视之于后现代的关系作专门的,较系统的论述,所以本做一次尝试,本认为影像,复制,商品和娱乐等既是电影电视的重要属性,又与后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后现代化的诱发性因素,甚至成了它的表征,同时,本还论述了电影电视在后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育已转入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历史向度的交汇处,中国教育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重塑辉煌。这种教育要融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教育的精华,进行制度创新,建构新教育,体现多样性、民主性、开放性、超越性、互为性、整合性等新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语境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中心主义”将教师和学生彼此分离、孤立和对立,师生之间无法沟通,这种以单子式个体存在的观念直接造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使师生彼此的角色及身份迷失。后现代主义倡导以“主体间性”使人走出单子式绝对个体的绝境,在流动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双向讨论、平等交流和沟通,体验他者,认可差异,从而建构师生之间后现代语境中的真正的平等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文字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在后现代语境下。汉字具有六个方面的新比较优势;以汉字为主题的汉文化情景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生活化是指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途径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接受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道德要求,最终使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德育方法。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思潮,它以推崇非理性道德、倡导多元化价值观以及否定权威道德的基本主张影响着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进行,突出表现在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信仰的缺失以及道德判断的凌乱等。因此,有必要从后现代语境下德育内容的更新,隐性德育方法的推行以及大学生道德生活化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寻求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流变,体现在对权力话语改写、错位、疏离和消解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尽量满足观众的视听快感,稀释了人文内涵,荡平了美学深度。  相似文献   

16.
道德语境论是一种以语境为工具,研究道德原则、道德判断、道德信念以及其他道德实在论和道德认识论问题的实践方法论理论。道德语境论认为不存在道德原则,不存在“事实-价值”依附性,道德判断和道德信念是不需要依赖原则的道德认知过程。道德语境论把人的能动性和语境的权威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具有较强的反理论性,为实践事实、道德认知过程和人的能力提供了更真实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中心主义”将教师和学生彼此分离、孤立和对立,师生之间无法沟通,这种以单子式个体存在的观念直接造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使师生彼此的角色及身份迷失。后现代主义倡导以“主体间性”使人走出单子式绝对个体的绝境,在流动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双向讨论、平等交流和沟通,体验他者,认可差异,从而建构师生之间后现代语境中的真正的平等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后现代语境下的课堂教学话语转型具体表现在:由缺乏情感的表演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性话语;由缺乏激情的蔑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激励唤醒的鼓励性话语;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话语;由强调绝对的真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质疑精神的批判性话语;由强调单一性的封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话语;由强调统一的压制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话语;由忽视细节的体态性教学话语转变为注重艺术价值的体态性话语。  相似文献   

20.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荡平了美学深度,稀释了人文内涵,拆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言语壁垒,满足了受众的视听快感而凸显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