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圣空间"的理论建构始于"神圣/世俗"这一对概念的辩证关系,伊利亚德在理论上阐述了空间如何在宗教学视域下成为意义生成、感知生成、社会关系生成的非中立性载体。随着宗教学的发展,"神圣空间"更为全面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并具体由建构、功能与编码三个部分组成,由此揭示了"神圣空间"的固定性与延展性并存、与外部因素"共谋"以及与文化世界充分互动的倾向。基于此框架,作为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神圣空间的祠堂,其建构、功能与编码却彰显出西方神圣空间所不具备的"不纯粹性",它与世俗空间、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存在更为交融、互嵌的关系,这也折射出东西方宗教文化思维的潜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薛昭慧 《中国索引》2006,4(1):26-28
2002年亚洲学会出版的Chinese Religions:Publications in Western Languages Volume 4:1996-2000,(《中国宗教:西语文献第4集1996-2000》)是目录学系列丛书Chinese Religions:Publicatiom in Western Language 8(《中国宗教:西语文献》)的新近之作。这套目录丛书主要包括英语、法语和德语有关中国宗教学研究专著、论文和书评。时间涵盖三个世纪。广收博览,蔚为大观。从它的第一集在1985年出版开始,这套系列目录丛书就一直为西方中国学学者视为治中国宗教学之不可或缺的基本目录和必备工具。目录的主要编辑者是美国中国宗教学专家,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退休教授hurence G.Thompson。南加州大学的人类学教授Gary Seaman参加了后三册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7月11日,当代中国学术泰斗,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辞世。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面对西方模式的主宰和西方话语的质疑,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为作者走访百国之后的沉淀之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从领先到落后,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中国带着世上唯一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基因,重返世界之巅。作者以其丰富的海外阅历和深入的观察分析,平视西方模式与话语,展现中国崛起之逻辑。对于任何想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和世界的中国人来说,《中国超越》都将是一本深具启迪意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吴俊  马宏忠 《出版科学》2010,18(2):65-69
通过对CSSCI中宗教学领域论文引用图书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被引频次为依据排序,选取了在宗教学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100家大陆出版社,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另外,还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版社及国外出版社之于大陆宗教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做了概要分析与评价,以作为分析大陆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现状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翻译美学观,特别是其"化境"思想深植于中国翻译美学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思想,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译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引发了国际新闻传播界的巨大震荡,其波及的范围和触及的层面,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涉的西方新闻价值观、西方新闻伦理道德、西方新闻法制与监管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本文也将对窃听门事件深涉的西方社会自由、人权等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中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问题,提出重建世界传媒新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著,杨凤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中国的宗教学或宗教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大革命”后围绕宗教鸦片论的大讨论成为宗教研究领域解放思想的契机。20世纪80年代宗教作为一种哲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入90年代,人文学领域掀起一股宗教热更是大大拓展了宗教学的疆界。但是国内的宗教学研究总有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9.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董印红 《晋图学刊》2004,(2):52-53,64
从类目的范围和类目设置两个角度,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宗教学类目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犹太大屠杀是西方现代文明最深的一道伤口。历史的记忆和耶路撒冷至今仍在流淌的鲜血,使得每一个身处西方文明之中的人都难以摆脱这份历久弥深的伤痛。  相似文献   

12.
丁韪良与《万国公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开中国近代出版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繁忙活动,特别是1860年以后,美国派遣2500名大学生来华传教,千方百计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促使西方文明同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相撞,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近代文明向前发展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丁韪良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丁韪良生于美国一个神职人员家庭,父兄均为牧师,文化底蕴深。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邦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于1850年来华传教,1916病故于北京,享年92岁。丁氏在华60年,在新闻出版方面,先后任美华书馆经理、…  相似文献   

13.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图书馆学呈盛世繁华而内蕴式微之象,如何推动其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图书馆学主客观两个方面审视其流变,窥视"图书馆学之变"的原因。图书馆学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此在时代需求变迁中得以呈现。在科学与人文两大时代因素交互影响进程中,中国图书馆学受西方先验的图书馆学影响至深。因此,中国当下图书馆学发展必须在汲聚诸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方能真正推动其本体的深维度嬗变。由此,进一步从时代积淀与方法的双重视域中,对构建图书馆学研究之"中层"模式作全新尝试,此模式置于其内核元素根基之上,在鉴借、交互、衍生中得以展现,期冀助推当下图书馆学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对于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山东、贵州等六省市的二十个学术单位、团体联合发起的“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4月20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关于近代中国教案研究的专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二十余省市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史学、宗教学工作者。会议收到论文近80篇,涉及内容广  相似文献   

18.
刘耿 《新闻传播》2012,(3):217-218,220
美国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Kuhn)编写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Soul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口碑极高,影响力早已洞穿史学领域。孔飞力运用了人类学、政治学、法学、宗教学、心理学以及马克  相似文献   

19.
彝族毕摩文献作为古老的彝族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的记录,对于研究宗教学、古文字学、人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嵌镶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瑰宝”,享有世界声誉。自去年美姑县举办首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节以来,从省、州档案局到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毕摩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要求美姑县档案馆一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包括四个向度,即中国电影在西方主要电影节上获得承认;中国电影进入西方主流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赢得西方主流观众认可;中国电影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得到传播。这一进程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艺术原因复杂运作的结果。其中中国电影的西方电影节之旅或多或少是东方主义的后果,下一步则要超越东方主义。走向西方市场主要是个商业行为,但不限于通过院线,还可以通过电视台和互联网来传播。走向世界归根到底是要让西方观众接受,这需要中国电影学会用当代中国故事传达普世关怀。而在西方世界之外,中国还必须重视东方世界,在东方,中国既有便利性也面临东方被文化殖民的新的困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文化责任,而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