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课程目标解析”中.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身体力行新课程理念呢?...  相似文献   

2.
《高考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的“丰富”方面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有文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在一篇文章中采用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事例论据.力求体现发展等级中的这些要求.让自己的文章亮点凸现。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易于学生操作的事例论据展现方式。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这些展现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刘波 《今日教育》2007,(5S):52-53
写作是教师职业的增长点。丢弃写作,我们就丢弃了一种职业的激情与希望。写作可以沉淀和锤炼思想、积累精华.它是质疑自己、挑战自己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唤醒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辈子都不应离开写作。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学生可以容忍你很多缺点,但他绝不会容忍你作为教师却不学无术。”王蒙也说过:“自己丰富了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新教育(海南)》2006,(2):26-26
教师形象自古被喻为红烛、春蚕.但教师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牺牲自己,还应该在“成人”的基础上“成己”.“超级教师”就是指教师不仅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敬业爱生、学识丰富.还应该有健康心态、良好人际交,住能力.懂生活、会生活。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既能“助人”又能“成人”。学校的教育是希望培养出丰富多彩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6.
1.认识本课“万、复”等12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要求阅读教学是主体间的对话即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在这里文本、学生、教师都是主体,而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一切对话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会,课标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成语故事”等板块.安排成语积累.了解成语来历。因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成语资源,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积累成语,活用成语。  相似文献   

10.
许周文 《语文天地》2010,(12):71-73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观察既是思维、想象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笔者尝试着从观察方法的指导入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构建自己的写作“资料库”,逐步达到“挫万物于笔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考作文.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都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20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集中体现了这些精神、与往年相比.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当前生活.关注学生体验.关注理性思辨更加突出,这就是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怡泉 《文教资料》2011,(36):224-226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虚伪、冷酷、权诈、专制的责妇人,她对自己女儿与张生的婚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挠,更是进行了三次“赖婚”。但笔者认为,她的每一“赖”既有着自己的“狠”,也有着内在的“柔”.这些都使得老夫人这个形象更加的丰富、复杂.矛盾与饱满。本文就从此说开去,旨在对老夫人这个“标签式”的“反派”人物形象.进行新的探索与解读。  相似文献   

14.
板书是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当教师对教学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溶化、归纳、整理之后,除了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情感,还必须设计出一手合理、工整、美丽的板书,制作出一份“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精美“佳肴”奉献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市陶研会《走进教师心灵》的调研问卷中,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教师需要提高.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任永忠老师这样写道:“成就自我,需要有努力和毅力.更需要有不断超越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些要求.对初中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作出了具体的阐述。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锤炼语言,增强作文文采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考命题不断创新,越来越注重考查同学们的“潜能”——解决“老师没有讲过、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题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一类常见的试题就是“探索题”.下面我们对以三角形中线为背景设计的问题进行探究,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施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孩子们在课内大量阅读中走进了文字.徜徉于灵动的汉字间,正在感受读书带给自己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的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随着实验的逐渐深入,也带来了实践过程中的些许思考。根据年段的特点.我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杂志,每天浏览“语文主题学习”网站,积极获取相关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表现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对教学过程及每一问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往往都做出精心设计和预设.可是,在几十个充满活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学生组成的课堂上,学生应对往往不是教师所想的,而是“意外”.那么,该怎样面对“意外”呢?  相似文献   

20.
【课标要求】 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语文实验教科书.都强化了现代诗阅读。这主要是为了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