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后,增加了课文篇目,如初中由原课本每册的30篇增加到40篇,其中讲读课文每册20篇,自读课文每册20篇。新增课文大都是自读课文,以初中语文一、三、五册新增加的41篇课文来说,就有39篇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课外自读课文没有提出教学重点。”(见《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修订说明》)为此,就部分新教材加以提示并配上练习题,请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以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课文除教学大纲规定的110篇外,原课本中没有列为基本篇目的70篇,抽去23篇,保留47篇。新增课文83篇。修订后的课本,共有课文240篇,每册40篇。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60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讲读课文,除基本篇目外,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和可能,另安排10篇,  相似文献   

3.
一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以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数学六纲》为依据。课文除教学大纲规定的110篇外,原课本中没有列为基本篇目的70篇,抽去23篇,保留47篇。新增课文83篇。修订后的课本,共有课文40篇,每册40篇。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60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讲读课文,除基本篇目外,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和可能,另安排10篇,共120篇,平均每册20篇。课内和课外自读课文各安排60篇,平均每册10篇。为了方便教学,课文分实用文章(包括现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作品(包括现代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4.
一、考试内容范围和复习重点 本课程这学期考试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册为依据,命题范围以“大纲”已明确规定的讲读课文和读写知识短文篇目为限,除作文有些特殊之外,一般不超出此范围。 讲读课文的基本篇目是:(一)记叙文:《笑》(冰心)、《长江三峡》、《梅园新村之行》、《天山景物记》、《汉堡港的变奏》、《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二)议论文:《婴宁的笑》、《改造我们的学习》、《义理、考据和辞章》、《师说》、《六国论》(后两篇为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测的文段集中在上述基本篇目中。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的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已经使用了六年,现行语文教材是它的修订本。旧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难度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负担不轻。这次修订着眼于降低难度,使教材变得浅显易学;与此同时,在编排体例上也作了相应的改变。为什么要这样来修订?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修订后的课本有哪些特点?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说起。下面将要说到的只是我个人参加修订工作的体会,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6.
我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特别新颖之处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文本部分(课文实体)与接受部分(主观虚处)。具体表现为用一根竖线将基本篇目课文的每一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文,另一部分是简练的旁批和空白。这种分法,是真正按照“学生为主体”来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8.
一 本册课本概况 本册课本共有8个单元,36课,37篇课文(第20课有两篇课文:《荷塘月色》和《绿》),其中新课文13篇(现代文9篇,文言文4篇)。 本册课本的教学重点是记叙文和文言文。 这一册课本和1983年版高一册的单元安排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文言寓言三则》所在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主题是“文言基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以文言文写的《文言寓言三则》自然成为单元重点,要以本课的学习,带动其他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的记忆力是人的一生记忆力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所掌握的知识在头脑中将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的甚至永世难忘。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要“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在高中课本的基本篇目中也有许多要求熟读、背诵的篇或段。我们国  相似文献   

11.
一本学期高小语文课本中新课文很多,旧课文仅占四分之一左右。这套课本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文艺性加强了,新选的都是文学作品;第二、新选的课文篇幅大多很长。拿高三册来说,课数虽然比旧课本少了十课,但全册字数反而增加了一万左右。旧课本中较长的课文如“开国大典”,一篇分三课,共约一千九百字,修订後的课本中二千字左右的课文很多,个别课文如“小社员”“三封信”等,第课长达五千多字。选用这些篇幅较长文艺性很强的课文,我认为有下列几方面意义: 一、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旧课本因为受字数的限制(一般文艺故事都只在七八百字左右),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比较乾枯,这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徵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利的。儿童的特徵是:越是内容  相似文献   

12.
四、课文精选,面目一新义务大纲把课文列为“教学内容’的首位,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并提出了选择课文的四条标准:“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适合教学”和“丰富多样”;规定“基本课文”作为各种课本的共同课文,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80篇;在全部课文中,现代文占80%左右,文言文占20%左右;要重视选取反映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根据上述精神,义务教材的课文经过精心筛选,已大大优化。首先是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作了调整,计有记叙文20篇,说明文13篇,议论文9篇;小说16篇,剧本2场,新诗11首,古诗19首;文言文18篇(则),共108篇(首)。其中新增课文18篇,诗15首,约占“基本课文”的30%,多数是经过教学实践效果较好的,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松鼠》、《俭以养德》、《从三到万》、《怀疑与学问》、《夜走灵官峡)、《马说》、《醉翁亭记》等。各种义务教材选入的新课文(指原统编课本未选入过的)比例不等。几种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更换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在一九八○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文言文的篇数比一九七八年部颁“大纲”编排的增多了。七八年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共五十四篇,约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八○年则增至七十六篇,约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吸收语文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人教社语文二室约请北京、上海、湖南等省市的部分同志共同修订了1983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下边对第三册课本作一简要介绍。 一 课本的概况 高中语文课本(1987年版)第三册包括八个单元共32篇课文,其中有10篇新课文。八个单元中有议论文两个单元,记叙文一个单元,小说两个单元,文言文三个单元。其内容有议论文、记叙文的读写知识和能力训练;演讲的  相似文献   

15.
选自《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几经更新后始终保留的文言文基本篇目,也是现行多种版本中都有的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教学负担,现行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在削减语文篇目的同时,也减少了背诵内容,尤其是文言文部分的背诵量减少。笔者认为,教材如此处理,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理由有三:1.职高与普高相比,职高文言文教材背诵强度须加大这套教材共4册,文言文24篇,课文练习中要求背诵的只有两处。第一册《廉颇蔺相如传》1632个字,第二册《诗经》二首———《伐檀》和《硕鼠》240个字,共计403个字。而普高语文教材共6册,文言文要求背诵的竟有11篇之多,共计5409个字。两相对照,不言而喻,职高教材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高扬 《语文新圃》2010,(5):36-37
《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可是对于这一句话中的“劳苦倦极”,相关的解释却有两种。第一种是很多语文教师都经常使用的,即“困苦疲倦到极点”。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19.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主要为4-6册的篇目。阅读能力的考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三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的课文”(《大纲》语)的浅近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复习中,我们要逐一列出每册课本是的篇目及其重点语段让学生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课是一篇论述进化论的文言文.进化论作为十九世纪的一种新思想,并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文言文又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教授本课,必得考虑到课文本身的难度和文章的新内容与旧形式的相互关系。据此,数学目的可确定如下:(一)了解进化论(即“天演”)的基本含义——“变”,以及引起“变”的主要因素——“物竞”、“天择”。(二)复习古汉语语法的一些知识;实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