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博士说:爱过剩使孩子加重自我意识,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于家庭社会均有害,劝家长对孩子要爱得有度。一、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活动没意思  相似文献   

2.
走上幼儿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有几年的光景了。在做幼儿教师工作的历程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艰辛。尤其是我们幼儿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要像爸爸、妈妈一样爱孩子;要像爷爷、奶奶一样疼孩子。总之,教师既要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暖,还要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馨,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早期阅读是孩子终生学习的基础,开展亲子阅读不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能增进亲子关系,使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美好情感.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早期阅读阶段扮演好重要的角色,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相似文献   

4.
马天红 《幼儿教育》2013,(Z1):80-81
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相似文献   

5.
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面对各色各样的学生,处理各种各样简单的、复杂的问题。有一种孩子最让老师头疼——爱打架、常惹事又不爱学习的"拧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就连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望而生畏"了。我们有没有真正感受过他们的内心世界呢?这次,我有幸在著名心理学家陈虹博士的体验活动中扮演了真实案例中的一个拧孩子,随着情节的深入,我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他的感受与变化,为我们老师今后处理类似"头疼"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前的父母多扮演的是权威,孩子要绝对听从父母的;当尊重孩子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接纳以后,父母扮演的角色往往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不愿意的事情就不做。  相似文献   

7.
<正>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爱心具有教育效应,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更多的爱。一、树立信心,爱藏心间幼儿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进入幼儿园后,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会产生陌生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哭的哭、闹的闹、跑的跑,这就需要教师扮演起孩子父母的角色,把孩子依恋父母的任务担当起来,喜欢和热爱每一位孩子。要知道,热爱孩子  相似文献   

8.
王添强说:"以戏剧游戏和即兴扮演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让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没有传统教育手段,如提问、背诵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孩子的情绪变得愉悦,主动自学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王添强从来不觉得做儿童剧就等于单纯娱乐儿童。他的戏剧总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向孩子传递一些哲理,关于人生,关于爱、尊重、公平……他表示,教...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当班主任,就像孙悟空套上了紧箍咒,怕班级出乱,领导批评,怕孩子出事,家长埋怨,怕不出成绩,社会指责。当班主任似乎就得如履薄冰。不错,当班主任是得有所敬畏,敬畏孩子、敬畏家长、敬畏社会。但是,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他会扮演好多重角色,使自己越活越充实,越当越轻松。一、做"园丁式"班主任在我班级的大花园里,我爱长相可人的罗××,任××,也爱相貌平平的杨××,我爱能歌善舞的黄××,喻××,也爱笨拙迟缓的周××,  相似文献   

10.
李丹红 《陕西教育》2010,(7):118-118
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熟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考分的高低、听话不听话几乎成了一些家长要求孩子、一些教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顽劣捣蛋。我们不能忽视,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照葫芦画瓢。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造的勇气和能力就会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体现师爱呢?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哺育、爱的关怀。要想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必须给予爱。如果孩子在成长阶段没有爱的阳光雨露,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变形,从而会影响孩子一生。这就要求家  相似文献   

13.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爱就像是杠杆,让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师爱呢?本文认为以尊重为前提,时时关怀、信任、鼓励孩子,严中有爱,宽容而不纵容,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爱能触动师生之间的心灵。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相似文献   

15.
爱在升华     
因为爱孩子,必然得到孩子们的爱,这是孩子对教师之爱的最好的回报。有了这一深切的体会,再去爱孩子,爱也就升华了——  相似文献   

16.
师爱的困境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你用心爱了孩子,孩子就一定爱你;并不是你做出了爱的举动,孩子就会对你的爱有积极的回应。在如今的中小学里,师爱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的老师说自己“很爱”或“尚爱”学生,可是却只有5.61%的学生明白地感受到这种“爱”,“不注意,不知道”的占了46.5%。这也就是说,教师付出的“爱”,只有极少部分被学生“领了情”,大多数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  相似文献   

17.
周国兰 《成才之路》2013,(26):92-92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唱出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唱出了孩子们对爱的渴求,唱出了最简单的表达爱的方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爱的宠儿,徜徉在爱的教育中,孩子能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成才。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我们应该如何用心去爱孩子,用爱来诠释教育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18.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用爱散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许多父母慨叹:现在教育孩子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做了。你让孩子对人热情吧,可是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你让孩子对弱者充满同情吧,可那可怜人如果是扮演的怎么对孩子说?你让孩子善良吧,可是孩子老是吃亏凭什么?于是我们的教育就越来越多地主张要告诉孩子生活的真实。事实上也就是更多地告诉孩子生活的复杂性。其结果就如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一文中所说: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爱连并且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