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芳 《文教资料》2014,(31):137-139
贝拉·巴拉兹作为视觉文化最早的提出者,对视觉文化从概念到本质,从功能到特点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又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一书入手,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巴拉兹的理论和思想精髓,从中解读与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可以为今天的电影语言研究找到新的视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玲 《文教资料》2013,(31):140-142
巴拉兹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来系统阐释电影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电影蒙太奇、电影影像、声音与色彩等。他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电影艺术,把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放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再结合电影艺术的独特艺术形态,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电影文化论观点。研究他为何能够在电影艺术兴起不久、电影研究不够深入的背景下就提出如此超前的电影观念.对于建构当下电影理论将是一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视觉文化发展经历了古代视觉文化研究、近代视觉文化研究和现代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阶段,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织。外显的层面,在"图像"、"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显示了人类视觉经验的丰富性和美好,人类思想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技术力量的无穷发展性。然而在内涵的渐进中,都不约而同地一致围绕着"表征危机"展开思考,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反视觉中心主义再到视觉文化的教化,确立了与"表征危机"的坚决对立。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对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信任受到质疑,如何正确建构和解构学习资源和媒介,需要提升师生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图像是一种视觉形象,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代人来说,观看这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感性形象,相对于主要诉诸理性的抽象文字阅读来说,显然要轻松和容易得多.而且,在一个信息大爆炸并且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字阅读所必需的沉思默想,难以赶上信息更迭的节奏,而读图显然又比读书能更迅捷地吸收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 图像古已有之,但活动图像的创造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是活动图像的主要代表,也是读图时代的宠儿.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跨入艺术门墙为时未久,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就为之欢欣鼓舞,撰文为这一新生的使人重新成为"可见的人"的视觉艺术鼓与呼.百余年来电影对于人类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也确实印证了巴拉兹的洞见,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持续性风靡就是确证.  相似文献   

5.
品牌文化中的平面设计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单一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元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设计师扮演着视觉文化建设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文章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视觉文化势不可档,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传统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视觉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从情境式教学、组织观影、提高人文素养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四个方面利用视觉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时代,广告视觉文化符号传达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它的符号特性已成为广告文化中最具前瞻性的研究领域之一。探讨《泉州晚报》公益广告创意性的视觉图像符号、传统性的视觉元素符号、象征性的视觉色彩符号、丰富性的视觉情感符号等特性,将赋予报纸公益广告更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技术视野下视觉文化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觉文化的出现,带来了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一次"语言论转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即"视觉转向".近代意义上的视觉文化研究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可以用"图像、技术、文化"这三个关键词来理解视觉文化的演变.视觉文化研究已然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人员,承担着对"图像、技术、文化"深刻解读的重任,有必要了解如何站在教育技术专业领域内,审视教育技术话语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历程,搭建教育技术领域内的视觉文化研究框架,以确定现阶段视觉文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研究框架,正是基于当今视觉文化研究在本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阶段而搭建的,而且这些研究内容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有关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任何有关视觉文化的深入和拓展研究都将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卢忱 《文教资料》2014,(23):69-70
本文从文化研究关键词"拟像"出发,研究近年来一类特征鲜明的莎剧电影改编策略,即将莎剧故事情节置换到不同的时代和地点。这种改编策略敞开了原作的时空边界,欢迎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视觉意象和符号参与到对莎剧原作的阐释和再创作中,体现了莎剧电影与视觉文化其他媒介在视觉符号方面的互动与互文。  相似文献   

11.
The goal of th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on visual culture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ialogue on the exploratory ecology vs commodity cultur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Exploratory culture, unlike commodity culture, applauds open-ended thinking, inchoate imaginings, and critical thinking with its attachment to divergent paths to resolving problems. This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moves to effect change, so as to a) understand visual culture as an educational compon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b) awaken the need for the inclusion of research on visual culture in student teacher preparation. Visual culture can best be understood when preservice teachers are immersed in the classroom. The visual landscape of the walls, light, air, hallways, seating arrangements, posters, rugs, room dividers, windows, entrances and exits of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building can all be seen as a third teacher. The action research focuses on core classroom experiences revealed through six student teachers weekly reflections, post observation discussion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rts-infused lesson planning and facilitation. Engaging in less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has shown to broaden student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making through the visual, the essence of visual culture. The student teachers described the dynamic synergy between language and visual ar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sonalization of technology that can extend learning, and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 movable landscape of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2.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探讨课堂文化的功能:濡化功能和涵化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希望能引起对课堂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启蒙范式的本质是视觉性的,它从一开始便疏离了听觉,进而疏离了身体与情感;也正是这种疏离为此后的人类文化进步埋伏下了隐患。此刻,我们只有重新回到听觉维度这一起点,方能恢复最为基本的判断力,从而使自身在后现代主义的窘境中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14.
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体现在服装的意境美、音乐的视觉美、语言的融合美以及画面的色彩美等方面,这些影片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都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观众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古装影视剧的制作水平和质量更加关注,这就对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艺术内涵,反映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当代中国民间艺术正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西方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的缺失和青年一代的浮躁心态。但通过对民间艺术生存态势的研究及反思发现,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回归,立足中国现代,甚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不是一句空谈。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图案是我们的祖先经过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承载着各种形式的视觉语义。其中典型的语义形式有具象语义、抽象语义、意象语义。具体研究各种语义表达,对于我们从视觉语言角度解读传统图案符号语义,以至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图像世界”的到来和“图像转向”的发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认知、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对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探明图像作为思维形式、视觉话语和教育媒介的实质。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向度在于养成视觉素养以探求图像之真、丰富审美体验以感悟图像之美和引导积极价值观以确立图像之善。进一步确定数字时代视觉图像“图以解文”的方法性价值、“图以传意”的内容性价值、“图以激趣”的过程性价值以及“图以载道”的情感性价值。据此反思,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发展的限度,即在坚守文字理性中避免思维范式的“逻辑缺失”、在维持学习秩序中提防后真相时代的“知识失真”和在重申教育返璞归真中警惕青少年的“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18.
吴楚文化作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大多数学者从吴楚文化精神核心、文化精髓、内涵特征、起源、界域作为切入点,近五年来研究成果颇多,但有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和看法。作者另辟蹊径,以儒家文化的起源、内涵精髓、文化融合表现为脉络,探究儒家文化与吴楚文化的文化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课程本质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起点、中心和方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向探讨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的社会学视域、学校视角和教育教学视点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应该从不同领域、不同视域和不同观点去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女性话语在当代摩梭文化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摩梭文化中女性话语主要表现在两大空间:以海、山、洞、屋、铺为代表的可视空间和以民歌、民谣为代表的情感空间。摩梭文化的本质在于鼎突男女和谐与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