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2012,(1):103-103
学语文为的是用,已经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这样看来,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说过:“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那如何使言语应用让学生在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上得以提高,最终达到促进言语的有效“增值”呢?  相似文献   

3.
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词语理解得透彻,对语文所蕴含的意义就体会得深刻,对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就能把握得全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应对要掌握的词语进行多方面的揣摩,使学生理解到位。理解词语到位,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引导学生初知词语的意思。初知词语意思要求学生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凭借自己语感明确这个词语在文中大体意思,从中培养语感能力。二是查字典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三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其次…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文思维,就是指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形式进行转化,并加以创新变成自己理解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语文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把语文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师目前最需要做的,只有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教师才能够进一步打造精英课堂。  相似文献   

5.
王春燕 《天津教育》2013,(13):41-4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运用”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已然成为凸显“语文本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内容的感知,又要注重语言的感知,通过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阶段,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文字阅读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感情色彩。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阅读得精彩,才能使其理解得更透彻,才能表达得精确,才会写作得更顺畅,才能提高语文的整体成绩。下面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鉴  相似文献   

7.
句子教学对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一点尝试学习语文,不外听读说写,说和写是表达自己的意思。听和读是理解别人的意思。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不清楚表达,就不善于理解,因此,正确弄清语句表达的意义,则是初1练理解的重要方法。有了句子训练的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书本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将语文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快语文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说到底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理解外界传递给你的意思以及如何来表达你自己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规律就是理解和表达的规律,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感涉及到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情感的理解。语文学习的鲜明个性是据“言”得“意”、由“言”表“意”的转换、融合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传递文本中蕴禽的人文价值。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是文本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母体。意思是说语文学得好,其他学科也会相应地好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可归结为五点:一是会听,有能力听懂别人的口头表达;二是会说,有能力用普通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三是会读,有...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课堂中,怎样的教学才是对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关键作用的呢?笔者通过对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的一些教学片段的分析,提出自己浅薄的看法。一、从含糊到清晰所谓"含糊"是指因为对语言的内涵不够明了,造成对语言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以至于在表达相关的意思时比较模糊。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作者十分敬爱自己的老师。为了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原题呈现请以“默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写作导引对于那种只通过解析文字不能透彻理解的题目,如“默契”,我们得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感受细腻起来,才能在考场上顺利完成审题和构思。第一,让自己对语义的感受细腻起来。一是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语义;二是每次面对作文题目时务求嚼透,积累理解语义的经验;三是平时多读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追求教给学生足够系统的语文知识?是追求老师讲得精彩透彻、学生理解得清楚?是追求学生会选择ABCD?还是追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没有基础阅读能力,就很难理解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作了简要阐述,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爱梅 《小学生》2013,(9):27-27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内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笔者认为,有效预习是实现这一教学思想的优选途径。一、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的现状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普遍存在"单一、低效"的现象,更甚者,连预习这个环节都省去了。1.重教轻学的预习现象普遍存在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  相似文献   

17.
董正 《教学随笔》2013,(16):107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问题。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且利用文字的形式表达你所理解的意思。阅读的思维过程就是文章大意的理解、内容的吸收以及相应的鉴赏评价。所谓的理解,指的就是对文章词句、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方法的正确理解,并且透彻地体会的过程。从近几年的中考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规律,本文就词句的理解进行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对于教学的要求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遵从"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的主动。因此引入了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提升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对于文本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彻。围绕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如何采取生活化的策略做出了探究,并研究了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成了一大教学难题。由于语言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语文更是处于停滞状态,这并不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根本就学不好语文,而是我们从事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实际困难问题,精心设计出有利于他们学好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文章和写好文章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文知识的最终目标,使学生达到能透彻地理解别人写的文章及自己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加强。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改单一的教学方法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手段过于传统,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多思考,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