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08,(12)
常听人说:"中国书画的本质是笔墨"。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中国书画基本功的本质是笔墨。"因为前一种提法只突出了笔墨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语言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强调笔墨的重要性,就应表达为后一种说法。既然笔墨在中国书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鉴赏书画就应从鉴赏书画中的笔墨开始,也就是说笔墨好的书画才具备好书画起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宝林七十岁师生画展即将在广东省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武汉湖北美术馆、重庆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相继开展我个人认为,与李可染的烟雨朦胧相比,李宝林的笔墨显得斑驳糙砺。李可染的笔墨就像一块打磨得很润泽的玉,而李宝林的笔墨更像一块带着石皮的璞。正是在这一点上,李宝林认为自己是个地道的北人,审美趣味比先生更接近北方。李可染的山水更多的是仰视,是高远;李宝林的山水更多的是俯视,是深远。李可染画一座高峰让你想到的是“如此方为岳”;李宝林画无数山峰,让你想到的是“千山迷  相似文献   

3.
李人毅 《收藏界》2013,(3):146-147
也许是看多了山水画,很难让人读画时处于一种视觉冲击和感动中,可看到杨阳的画却让我进入了他的画境中去流连忘返了。他的画,给人第一观感是够品读,耐寻味。  相似文献   

4.
大山的诱惑     
大山从来不缺乏赞美者,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对于大山向来都不会吝惜笔墨和纸张对大山加以赞赏。这也许是大山以他独特的个性和英姿等原因让文人骚客们不得不用笔墨或吟诗作对的形式对他进行歌颂,但我却无法领悟更多,因为我从来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大山。  相似文献   

5.
刘龙庭 《收藏》2014,(12):F0003-F0003
说笔墨当随时代还是当随古代,我认为笔墨既要当随时代也得随古代。进了展厅以后我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谢天赐外表很文静,但是他笔底下的东西很磅礴。我想起苏东坡形容吴道子的画:当其下笔风云快,笔墨未到气已吞。谢天赐的画已经有了鲜明的个性和风貌。我想到建国以后先是学苏联,说中国画不科学,五四前后的中国画大家就是用自己的实践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我和杨晓阳先生认识,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他擅长人物画,画的像西画。但是,从整体看,线条的描写和笔墨的运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他偶尔也画山水和花卉。山水画几乎全用线条勾勒、皴擦而成,用少量的淡墨烘染,很少用色。在他那飞动的笔墨线条中,雄健的山岩、古木、泉石等,给人渊深宁静之感。  相似文献   

7.
刘龙庭 《收藏》2014,(9):F0003-F0003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写意,它比工笔画更能抒发感情。大写意比小写意需要大气磅礴,需要意气风发,需要元气淋漓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气感。说笔墨当随时代还是当随古代,我认为笔墨既要随时代也得随古代,要随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梅墨生 《收藏》2006,(6):41-41
盖中国画之修为也,内文外美,在意象一在笔墨,亏一而不为功。一味讲究笔墨,为笔墨而笔墨,则画失其魂矣;讲究意象与内涵,其旨也然而苦无形式语言之锤炼,则意象与内涵失所凭藉,故已然之旨也不然矣。因是以言,中国写意画堪称内外双修之世艺也。然以此视时下之中国画坛,内外双修者鲜,一味外求者多,甚或外求亦仅在形式而无笔墨矣。  相似文献   

9.
画者,化也。大干世界,千般景象,万种风情,酝酿陶冶,——尽收毫端,畅我情慷,写我怀抱,化为丹青画卷。故须神游古今、澄怀观化方可言画境;须胸罗万有、蒙养生活方可言画境。境非景也,天地万象,物态物情,境也;喜怒哀乐、雅怀文心,何啻非境耶?故非砚田勤耕无以言境界,非读万卷书无以言境界,非行万里路无以言境界,非有烟霞啸傲之志无以言境界,非有清风明月之怀无以言境界。宾翁言:“非方闻博洽,无以周知;非寂静通玄,无由感悟。”不其然欤?  相似文献   

10.
近期北京某拍卖公司上拍了一件署款为傅抱石的《湘夫人》(图1,镜心,设色纸本, 43.7×47.5厘米)的拍品,这件拍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造型不准、风神不够、笔墨生硬。因此,疑伪的可能性比较大。接下来仅就图l《湘夫人》谈谈我的初步看法,以期求教于诸位方家贤达。  相似文献   

11.
姚悦 《收藏》2006,(3):43-43
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都十分讲究笔墨、气韵、意境和画品格调。活跃于“扬州八怪”同时期的画家王潜,就是一位在绘画造诣上既讲意境,又精擅笔墨神韵而闻名于清代画坛的一位杰出的花鸟艺术名家。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9,(11):30-31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一级研究员、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肖舜之最主要的笔墨语言,不就是成千上万水墨画家最常用的点和线么?但那像蔓草乱麻般茂密而又通透的细线碎点,那种扭曲攀缠的点线组合,我却没有见过。真乃又一模样,又一景观矣。  相似文献   

13.
尹伟作品     
正尹伟号一苇尹伟,1973年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传统花鸟研究生班。著名画家霍春阳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德书画院院长。他对于传统的笔墨、文化的修养格外重视。笔墨语言细腻富有内涵,色彩追求雅逸,重视一笔墨的运用,浓淡变化谐合有致,在对比的运用、构图的巧思、趣味的营造都独具匠心。他的作品,色墨明快,造型简约,有极强的视觉美感。我对他近期  相似文献   

14.
褚纳新 《收藏》2012,(19):56-65
笔者有藏扇五把,虽非多大的名头,但部是我的珍爱。这些扇面,有的画技简逸而有清气,有的笔墨浑厚而富豪情,有的点缀疏散而抒怀落寞。但不管作者创作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年轮流转,岁月飞逝,一切均已洗净铅华。当我们静下心来欣赏这些气韵古雅的作品时,除了有艺术上的享受,更会感触到那些在笔墨下丝丝流露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5.
农夫 《收藏界》2014,(10):152-152
“笔墨”是国画的精粹,它不仅是视赏形式和技术规范,还承载着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黄宾虹先生也说,“国画艺术之粗精,高下之分,就在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笔分明,又能浑成一气。”因此,干百年来多少国画大师都在“笔墨功夫”上苦心揣摩,都梦寐以求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可以说,一部国画史,其实就是一部“笔墨史”。远的不说,就是近现代也有“五笔七墨法”、“泼墨法”、“积墨法”、“渲染法”等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6.
鲈舞苏山     
邵进成 《垂钓》2009,(8):64-65
前言:我曾用很多笔墨渲染过苏山岛甩鲈的故事,所以2009年6月14日的苏山之行本不欲再写。但是那座云雾缭绕、亭亭玉立于海外的仙山却总在我的脑海里、睡梦中挥之不去,怎一个魂牵梦绕!苏山在呼唤:写吧,我不曾负你,这是你在我躯体上留下的印迹;钓友在呼唤:写吧,这是你的责任,我们、想和你一同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17.
绘事心声     
《收藏界》2010,(8):151-151
“以形守神”。“形神兼备”历来是我在绘画创作中的一贯追求。没有“形”就谈不上“神”.没有形象的美.传神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画中的笔墨是表达形与神的手段.单纯地玩弄笔墨则是一种过眼烟云的游戏而已.素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绘画当以“真、善、美”为宗旨,以真诚的心待之。  相似文献   

18.
洛佩斯的泪水无声地滑落,这是一个硬汉的哭泣。我知道远在地球的另一边无数的阿根廷人也在哭泣。 除了足球和探戈,能带给他们欢乐的已经不多了,而他们心中神一般位置的阿根廷队在小组赛就被淘汰。 6月的世界杯一片肃杀景象。我突然想起阿根廷现在正是冬季,街心的花园里该有了不少顶风冒雪的球迷吧,在这个一瞬间所有的一切都颠倒的国家里,足球该是他们惟一的慰籍吧。 我最钟爱的两支球队法国和阿根廷早早地离开了世界杯,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兴趣坚持到最后。 在赛前我曾花费了不少的笔墨称赞这两支球队,近乎无耻的奉承。我热切地盼望他们在世界杯上的表演。就像蹲在战壕里的土兵聆听着总攻的号角。我甚至想好了他们携手进入决赛时的情景,那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结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6,(4):178-179
画叙 我迷恋笔墨,心仪色彩,皆因合天性使然,笔墨养心,色彩悦性,两者各有所长,其短互不相让,难以两全。观古今中外,能两全者几天先例。  相似文献   

20.
龚继先 《收藏》2012,(19):166-167
绚烂之极复归平淡传新画师与我交游多年,他为人忠厚朴实,心态怡静平和。凡笔下所写,无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烟村花树、群山夕阳,无不流露出画家浓厚的乡情,他以精练的笔墨直写本心,如诗般地把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淡雅明净、幽深清远的意境当中,这在人心浮躁的当今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常言道,画如其人,于此可见一斑。艺术向来以真、善、美为极致,而真字居其首,不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