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价值观是当代教育关注的头等大事,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教育观念先行,而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观念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情形,这些不仅给培养出来的学生造成毕生影响,甚至给整个人类的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几所典型的女子院校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育在促成人生价值实现上的人性、理性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被恩格斯认为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时代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劳资关系在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但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自身范围内的扬弃,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关系。用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解读现代劳资关系,对于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发展走向、指导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劳资关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深入理解现代劳资关系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且普遍的视角。基于社会文化的立场,深入分析了以中国儒教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因素对我国当代劳资关系的影响,以期为当代中国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4.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的社会认识观、生活态度观和人生价值观,提醒青年理性看待选择职业的主体能动性,摆脱阻碍追求人生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基本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但对部分价值观在认识上模糊不清,存在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倾向。《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择业、树立高远志向、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本文主要依据企业雇佣制度和劳资协调机制的特点,将当代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分别概括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多元化劳资关系模式、德国为代表的协商合作式劳资关系模式、日本为代表的利益一体型劳资关系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劳资关系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代替非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理性战胜感性的又一杰作。然而,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非上天所赐的现成品,而是有待认识、有待建构的全新模式。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建构起一种理性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既体现为动态的过程,亦呈现为静态的结果,它是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现实化的过程中,应该以公平性、安全性为其终极价值目标,以科学性为其现实化的坚强后盾,以协作性为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史上,自然演进和理性建构是制度发展的两种模式.前者是人类的经验行为模式,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认为人们只能借助经验认识事物,而制度也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后者是理性设计模式,认为人的理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制度则是人类理性设计出来的;它们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和自觉、自为性.但二者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对中国制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对人类理性的信仰、对自然的技术征服与控制。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理性的过度崇拜,使人类理性及其物化形式——科学技术走向了自己的对方面,导致人的全面异化;理性至上的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对现实的、经验的存在的关注,而人类的情感、意志、主观性等被完全或部分地排除在人类理性所建立起来的科学世界的大门之外,导致人的精神世界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它引导着人类不断地前进,走向未来的价值目标.然而,在物质发达、科技不断进步的现实背景下,人的发展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和制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理性的膨胀遮蔽了价值理性的重要性.因此,要想真正意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对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进行现实整合,保持两者之间的适度张力.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到行动——博弈论的社会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行动理论(从行动哲学到行为经济学)的认知转向展示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路径,这对当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及实践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社会思潮中,随着认知科学的迅猛发展,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进一步生发出实用化(或语用式)再转折。心灵与物质、符号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最终回归到人的现实实践,这既是人类智性演化的自然结论,也是思维理性辩证飞跃的里程。  相似文献   

11.
想像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心理功能之一,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既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又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实践性想像能够确立学生理性观念和务实精神、精神性想像可以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艺术性想像则赋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和才能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心理功能,是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关系的主题.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民营企业及工人发展的现实需要.民营企业中的资方能否自觉地改善劳资关系决定着劳资关系能否达到和谐.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是民营企业中的资方自觉地改善劳资关系的精神动力,建立道德管理模式则是民营企业中资方自觉改善劳资关系的实现途径,建立家庭友好式工作场所则是民营企业中资方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理性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同时,它是传统学院绘画的重要精神品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已经严重缺失。我们呼唤理性精神在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回归,主张冷静的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教与学,赋予高校美术教育深刻的理性精神,从而推动我国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理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素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伴随着理性精神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更加迫切地呼唤公民理性。理性需要从小培养,课堂是主阵地,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理性精神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使命,具体表现在了解历史进程的要求、追求历史真相的要求、客观认识历史的要求等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走向理性,应做到:冷静和耐心、判断和分析、怀疑和批判、包容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近代理性主义包括科技理性和人理性,但科技理性不断膨胀,人理性日趋消退,科技理性对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导致的主客体分立的模式以及科技理性的扩张,成为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的异化的根源,它是当代社会片面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它的弊端引发对社会发展观的思考,当代科学的发展观包括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然观辩证演进过程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再到现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进过程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辩证图景,为当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理念提供了理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把理性还给人类是近代启蒙运动的进步。然而近代理性主义的极致又引起人们不断地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和批判。哈贝马斯对现代工具理性导致当代社会异化进行批判,通过提出交往理性重构价值理性,重现社会的合理化。必须看到,现代性发展折射出人类物质温饱富足和精神失落、价值虚无的双重现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最终揭示出构建和谐理性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理性与和谐的结合是人类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马克思哲学对实践理性的解读,为和谐理性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中,瑞典劳资关系属于共享程度最高、最为稳定的类型。瑞典的劳资共享模式是通过企业层面的集体谈判和社会层面的公共政策合力实现的。本文认为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虽然面临挑战,但这一模式对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优势。瑞典劳资关系中利益共享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瑞典模式的否定,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内容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白”之争在沉寂了80多年后,再度出现在当代文坛。文言文的理性回归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致。倡导文言文理性回归的目的是要打破白话垄断,实现文学语体的多元化,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再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辉煌。  相似文献   

20.
试析生命价值观及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中对生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随着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间的内在冲突日益凸现。而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需要创建"尊重生命"的理性精神。本文通过对生命价值观的探析,提出实现当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提升,从而探索生命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