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0):85-86
新课改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快乐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私语的表达,也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沟通,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其在作文材料的引导与梳理中,在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体会作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作文教学,让学生感悟和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首先要调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勇于放手,让学生学会各种语文能力;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教学让学生的生命涌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作文如做人,我手写我心"。这是所有语文人都熟知的作文教育名言。作文写作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选材立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进一步去明白人生道理,明确人生意义,激发生命能量,燃烧生命激情,实现生命跨越,实现作文教育中"以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变被动写作为有创意地写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义;要让学生有发展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变成学生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李华英 《教育》2012,(19):48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据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人类智慧充其量开发不超过8%,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10%,因此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是聪明的,是有潜力的;相信学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教师欣赏、赞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为学生鼓而呼,为他们加油,这样作文就不是件难事了。因为赏识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赏识作文教学也让笔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再现生活写真话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久而久之作文便走进学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框架中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均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生命意识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忽视了思想认识的训练和自身素质的磨砺。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教学中,指导作文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他们表达思想观点和心灵的手段。从而把写作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展示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8.
作文原本是学生跳动的生命,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沟通。而纵观当下的学生作文,却很难寻觅到为之动情的生命律动。作文已不再是表达生命的需要,"分数"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作文也不再是抒发真情的载体,"套路"成了作文教学的指导准则。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不少教师苦口婆心地让学生背"满分作文"。而在这种功利的环境中,学生们也很  相似文献   

9.
郭胜男 《课外阅读》2010,(11):196-196
生命性是中学生作文的本质特征,作文教学需将这种生命性激活,并引导学生以我手书我心,言我志,将生命性这一核心特质传达,让作文传真情,话真爱,写真理,成为对生命的礼赞。  相似文献   

10.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生活圈子的狭小使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感悟生命,在生活中认识生命,在作文中写出真实的生命,用对生命的感悟来填补知识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这一最富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其实,学生的写作行为不是孤立的,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应该在他们心里留下痕迹。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明白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极其美好的,都值得千般呵护,万般尊崇。作文要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使其成为鲜活生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生命美育与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生命美育,语文老师应借助阅读教学,随机进行生命美育的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懂得感恩、理解生命;在口语教学中进行定向强化,给语文一种美妙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学生认为拿下这“半壁江山”比登天还难。很多学生已经到了“为编作文强说愁”的地步,无事可记,无感可发,无情可抒,真的是“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多年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心灵的独白,思想的飞翔,生命的吟唱,只有让学生的作文“神采飞扬”起来,作文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需要,学生的作文也才会变得生动起来,亮丽起来。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弊端就是脱离学生实际,单纯进行应试作文技能训练,忽视了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作文教学的基点是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作文教学要确立大作文观,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表达的主动性,使学生喜爱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6.
此次作文教学打破了教材的规定,联系学生生活的现实选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叙述、议论中,调动积累、渗透感情、融人个性,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现教育的人文性。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教学中不刻意追求作文的形式,不给作文的框架,主张学生自由表达,放胆想、放胆说、放胆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A4):45-46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命,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经过实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研读教材中归纳生命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课外拓展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理念】人生如花,成长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挫折认输。珍爱生命,因为它来之不易;敬畏生命,因为它是那样的珍贵。通过观看"小海龟"的视频,选取周边同龄人的案例和母亲的现场讲述,感叹生命之伟大,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感知生命的不易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是学生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然而,提起作文,一些学生常会"望文生畏,提笔兴叹,无计可施"。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作文,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下面我谈一谈在教学中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徐春兰 《文教资料》2014,(34):36-37
作者针对目前出现的初中或高中学生三年作文只为中考或高考那一篇作文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让“生命写作”压倒“生存写作”的口号,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兴趣难培养的问题,促使学生发挥写作激情,发展写作能力,最终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