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议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少数民族文学课程。通过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语言文学(双语)专业开设"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探讨开设该课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情况、教学成效,并提出如何开设少数民族文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Abstract:
Since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Chinese literature,it is suggested that courses of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be offered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urse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offered to students majoring in Mongolian and H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lingual)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iscusses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analyzes its teaching practice and effect,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et up courses of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沿革的评述,与及对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应以厚基础、应用性和操作性为核心,并实现学术性、理论性,个性特色,市场取向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天津师大文学院的成功经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思路。文章提出了以第二课堂作为主要依托的模式,从分类指导、效果评价和注意主要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文章对地方院校人文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致力于专业特色实训体系的科学建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种特色,两条主线,三个层次,四项结合的专业实训体系,夯实了毕业生的五个一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对其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分析认为,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施行、专业能级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转型等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加以统筹规划,按部实施。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密切关注高等教育及本专业发展动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技能培养方案,构建系统培养策略,学生教师技能显著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前提。中文素养与中文职业能力的统一是理工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所在,为此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中文人才为目标,形成以中文为主、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快速发展,人才要求与需求日渐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广泛,仅依靠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需重视专业实用性、应用性等研究,才能保证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围绕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展开一系列分析,并结合自身学习经验,提出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实践良策。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该类课程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还存在语文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倡导和研究文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范式,能够纠正长期以来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并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赏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今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笔者拟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就业市场为切入点,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把文化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相连接,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设置最早的主要专业,是学校的起家专业和拳头专业之一。多年来,按照"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在实施成人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适应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上延伸出新的方向。文章认为,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机构设置与专业教学特色、教学方式和手段特色、多媒体网络环境特色。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该从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构建以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熟练使用标准普通话的能力,高水平的朗读、朗诵、演讲、辩论能力以及优秀的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运通能力。针对目前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活动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钰 《大学教育》2022,(4):188-191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是民办高校应对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民办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现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如何创新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跟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培育具有专业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高的新型人才,提升民办高校的育人质量,提升办学竞争力,同时推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注入新的活力,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小平 《现代语文》2011,(12):11-13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必须能够较好地、独立地驾驭语文教材,才能胜任未来的语文教学工作.但目前,该专业师范生的语文教材驾驭能力实际却偏弱.高校应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展开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层级训练,逐步提升师范生准确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批判性运用教材和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不断提升对教材的驾驭水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