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2.
看过了意大利爱情小城维罗纳,感受了意大利小城格雷韦的慢餐文化,接下来让我们身临其境,去德国、阿根廷和英国去参加几场特殊的比赛。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爱情悲剧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们获得多重美学感受,更丰富地品位、欣赏文学作品.又由于爱情悲剧要靠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建构故事情节,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与民族风格的爱情悲剧也会体现出相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小城三月》叙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背景下的爱情悲剧,这是一个只关乎翠姨一个人的另类爱情叙事.在看似老套的故事背后,潜隐着新文化霸权意识对翠姨式自由爱情的排斥与扼杀,隐含着对现代文化的质疑;堂哥在这场爱情中表现的怯懦、自私更是现代文化病症的隐喻.这是小说独特的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走上文学之路那天开始,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婚姻、爱情这些与女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女性问题的各种形态。她从现实的女性境况出发,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关注着女性的出路问题、命运问题,并探寻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实质内涵。其早期婚恋小说可以说是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牡丹亭》与周介庵的《梦幻缘》中都写到了一位不仅司花且司爱情的的花神形象,花神成为"兼职神祇",为男性,有参与爱情的主动性,为男女主人公爱情得以成就的关键因素。从艺术上看,花神的主动性可推动情节发展(男女双方结合),强化主题的表达。花神的男性身份是因为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性掌握社会管理权力。花神之所以可以兼管爱情,原因有二,一是花本身所具有的生殖崇拜色彩,二是花具有的浪漫和诗意特征与爱情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文化,并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行为。高等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较长时期来,人们注意到了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爱情文化的教育。任凭爱情自发生长和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往往回避它。这样就造成了爱情文化教育的欠缺,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在爱情方面的种种误区和盲区。由于缺乏这种文化教育,给一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来障碍和险滩。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爱情文化教育。加强爱情文化教育,构筑中华民族的人格长城,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1.
我不仅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同时还要维护我们的爱情。左手爱情,右手亲情,我怎么才能做一个了断?  相似文献   

12.
谈小说《人生》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从结果来看都是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高加林与黄亚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唐志芒 《教师》2013,(14):35-35
虽然初中生还处于懵懂的年龄,但他们对爱情充满了神秘与向往。尽管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明令禁止,但爱的萌芽就像春草覆地,绵绵不绝。面对中学生早恋现象,与其屡禁不止,不如正确地引导与教育。让其感悟爱情的美好,懂得爱的责任,崇尚爱的高尚,珍藏爱的幸福。1.品尝爱情,感受爱情的朦胧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他们往往把这种好感看作是所谓的爱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凌峰 《英语沙龙》2009,(3):12-13
在有关爱情的各种较为稀奇古怪的问题中,有一个是这样的:当一个人感受浪漫爱情时,他是时断时续或有所变化地感受呢,还是永恒不变地畅游其中?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爱情作品,如何利用这些作品帮助学生正视爱情,判断爱情,并树立美好健康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认真解读分析这些爱情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真情,正确树立高尚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蒋双超 《中学生读写》2008,(11):149-149
<正>编剧:蓝今翎主演:陈怡蓉、林峰、安以轩、方中信集数:26集爱情里总是充满着创意和惊喜,犹疑与激情,正因为这样,才能够吸引我们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爱情里,去感受那如同呼吸一般的畅快淋漓。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固有的缺陷是异化爱情心理产生的文化根源。异化爱情心理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爱情心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缺乏性爱意识,缺乏自主性,不平等性,功利性和封建迷信性。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他们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对诗歌进行梳理,以期探寻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