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阅读     
80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代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我们的祖先用的书面语言。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是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就语言的基本形式来说,它们是一致的,就语言的变化说,它们又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古今汉语的这种差别,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部分文言文,临近中考了,同学们要把初中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复习。要注意的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包括文言知识的教学,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评价等多个方面,其中文言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因为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客观上拉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教好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鉴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文言文教学的困难性较大。教学实践证明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如此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诵读效率,使诵读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在对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如有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到今天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消失;有的虽未消失却不常用。加之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有的甚至是现代汉语语法所没有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心理。要对这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已具有的或常见的语言材料进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其中,指导学生借助常见成语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语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成…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受现代汉语的词义、句式的影响,习惯用现代汉语的思维理解文言文,以至于常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教师要想使学生很好地学习文言文,必须使学生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演化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笔者主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这其中笔者重点对词义的辨析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进行解读,以期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译文过程中达到信(指忠实于原文)、达(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雅(指追求文章本身的优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很多词语现在仍然使用着,因此,我们总觉得对这些词语很熟悉。殊不知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古今意义有了差别。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别,把古义等同今义,以今释古,便不能确切理解文意,甚至造成误解。现举几个例子,说说弄明白古今词义差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8.
"之""其""以""而"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几个虚词,它们的意义颇多,用法灵活,教材又没有系统讲解,故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我把它们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文言文中很多字词与现如今是有较大差别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没有对文言文实词与虚词的准确掌握,初中语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是达不到要求的。下面我们从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入手,分析一下这些词的用法,希望能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一、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很多同学在初学文言文时弄不清楚实词和虚词的分类。那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仍然保留着部分文言文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大多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当学生在为学习文言苦恼时,教师可以以现代汉语为例加以解说点拨,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沟通古今,巧学文言,能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轻松。  相似文献   

11.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始终有较大的困难,宛如半门外语,读起来佶屈聱牙,索然无味;理解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个中原因是因为这些文言文的作者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代生活较远,所写的内容学生就不好把握,再加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意思、句子的组合方式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学生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又比较有限,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不够熟练,所以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往往不能顺利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王世豪 《考试周刊》2013,(45):30-31
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心头之痛,初中生认为,在现代教学中,文言文难学难懂,枯燥乏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联系。但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到了三分之一,仅从数量上就能看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初中生对文言文普遍具有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项内容,文言文在理论上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从工具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古汉语知识的重要载体;从人文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中国古典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且两者互相融通,蕴含丰富。然而,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又会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文言文教学都面临着几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文言文因其历史性话语的特殊形式,使其与现代汉语在语境和言语表述层面存在巨大差别,对学生造成了很多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要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每年高考 ,文言文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2 0 0 2年《考试说明》重要变化点之二 :“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意实词的理解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 ,我们要狠抓文言文实词的复习 ,把词义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作为主攻方向。以课本为基础 ,着重复习训练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一、讲清本文 ,适当引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要把握一个词的纷繁的意义 ,就需要了解一个词许多意义之间的关系。其首要的就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 ,…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尽快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知识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古今汉语联系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怎样联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新探。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有了,但它们的某些词语的用法,却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它,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学生是能理解的。如:《桃花源记》一文中,“自云…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中,有些字古今同形而异读,并且字义也有很大差别。对这些字,中学生往往容易按现在的读法去读,按现在的意思去理解。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对古今同形异读字进行积累、归纳、整理。现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部分容易读错讲错的古今同形异读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语言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表达上,哪怕是一点儿细微的差别,实际含义都会大不相同。例如英语中就有许多较为固定的词组在形式上既可以带上又可以省去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如:take place与take one’s place),它们在意义上却大相径庭,差别迥异。如果不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对我们理解和翻译都会带来困扰。笔者就平时常用的一些词组列举几例,同学们应在平时学习时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而目的则在于促进学生的现代人格的养成。没有理解与批判,就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的障碍,不独表现在语汇与表达方式的差别上,更在于隐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的差别。文言文阅读,应该秉持尊重与同情的态度,通过实证与思辨",还原"历史的真实,在对历史的理解中达成自我的反思,促进现代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我国伟大的祖先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的比例相对来讲较大。而文言文的语言思维模式和现代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那么会导致学生在谈到文言文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复式虚词,即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的连用形式,了解复式虚词,弄清它的意义和作用,对阅读文言文,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庄子》的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变化多端,其复式虚词的用法,既不定于一樽,那么意义必然非常丰富。理解它们,将为阅读文言文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