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写实能力的基础 ,也是虚构等能力的基础。写作者不能仅会写“类”,要通过观察写“这一个”。做到客观观察并进而写实 ,一是要有意观察 ,二是要追求知觉的纯净和单一 ,三是要克服先入之见和概念的束缚 ,防止对熟悉的事物贴标签。观察与写实 ,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正确途径。强调这一点 ,对初学写作者和成熟的作者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普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两大类型。 表音体系文字的“形”跟“音”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音”的纯粹的替代符号;文字通过一连串的字形来摸写语音,以记录语言。汉字不一样,它虽然也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其字“形”却主要是与所表事物的“象”或者“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就已  相似文献   

3.
他动词句具有多义性,本文对其各种语义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归纳,同时还利用语义扩展模式对他动词句特别是非典型他动词句的各种语义扩展机制进行了分析,他动词句的语义具有多样性,不仅在于动词的语义多样性,与句中修饰成分等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应海 《阅读》2015,(11):18-20
在不少记叙文中,都存在着与文章线索、主题等相联系的关键词句。它们或对理解文意起到关键作用,或标志着文章的线索与主旨,或凸显人物形象、展现事物特征,或在文中有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功用。在我们阅读时,如果能准确抓取这些关键词,就能轻松地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旨。那么,该如何去抓取文中的关键词呢?一是找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比如表示时间的词语、表达情感的词语、交待方位的词语,以及事物  相似文献   

5.
梅尧臣诗歌的艺术个性是老健古硬,体现在取材上就是广泛散漫,于物无所不收,于境无所不取.在审美上以丑为美,不仅取平面静态的丑怪之物入诗,还取凶险狞恶的动态场景入境;与前人相比,前人不大写的俗恶之事,他偏写而且多写;前人写事物的美的一面,他则写事物的丑的一面.在炼意上则以故为新,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前人旧题的创新与超越上,还体...  相似文献   

6.
为师之德,可谓重于泰山。“德”包含哪些内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这些早已为大家所公认,而且,也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变迁而过时,应当始终成为我们恪守的信条和理念。但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大背景下,在知识经济成为影响全球的新浪潮的时候,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当补充哪些新的时代内容?它的价值取向应当偏重于一个什么样的核心?固守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肯定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才是真正出路所在。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师  相似文献   

7.
杜甫三首咏马诗,依次咏骏马、瘦马、病马,是对其三个阶段的生活和精神状况的艺术概括,可以看作是他的连环自画像.这些咏马诗,字字都在写马,又字字都在写人,咏马实为自咏,物与人妙合无垠,达到了咏物诗“不即不离”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8.
树丫 《阅读》2006,(12)
小书虫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对麦地、人生、苏格拉底这三个关键词语做了重点研究。让我们看看小书虫所做的读书卡片吧——【走过麦地】这是怎样的麦地呢?“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因为是“大熟的季节”,所以一★配合苏教版第11册第24课《最大的麦穗》定麦浪翻滚。句中“满”写出了麦穗的多,而“沉甸甸”则写出了麦穗的大。因为麦穗的“多”与“大”,所以要找出“最大的一穗”必定如沙里滤金。一句简单的描写,却为下文弟子们“两手空空”埋下一个伏笔——弟子们并不是不认真,而是实在难以定夺。看来,读书得学会从…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事物之间有了差别,就容易引起注意。所谓对比,就是一种差别。作者往往从事物的正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去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并且鲜明、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写好学术论文需要哪些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好学术论文需要多方面的素养,一些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行为越轨,原因在于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素养.文章就研究生写好学术论文需要哪些素养及如何提升这些素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写作文,往往出现写法雷同的现象,尤其是写人物,总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词。如何才能教学生写好人物呢?那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任务。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因为只有写熟悉的人你才能对他的性格特征、外貌、习惯、品质等有所了解。这样你才会有东西可写,也才会写好。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事物的研究有地域性的差异,这在任何领域都是存在的,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也是如此,其中英美两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呈现独特新颖的观点以及视野广阔的特点。在我国,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多丽丝.莱辛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推进。  相似文献   

13.
周飞 《阅读》2023,(82):40-43
<正>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很多事物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究。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探究,就一定能发现许多不易察觉的美好,写出特别有生活味儿的习作。一、选择素材,偏爱新颖的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如此,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仍然有某些特点还没被人发现,还没被人写过。留心周围的事物,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写新发现,才能让文章与众不同,使读者眼前一亮,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定目标”,是衡量小学生学习语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是评价小学生语文是否过关的主要标志,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观念,紧紧围绕落实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来组织教学。《补丁》是“九义”教材五年制第三册语文课本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人和事距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很遥远,其中的词句也较深奥,如何借助语文  相似文献   

15.
单词锦囊     
《阅读》2011,(1):74-74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什么玩具呀?本期我们来学习一些玩具类的英语单词。你还收集了哪些玩具类单词呢?写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顾煦婷 《阅读》2014,(20):10-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二学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让儿童乐于动笔、善于表达,教师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17.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规定的“间接存在(信息=不实在)”,是和“直接存在(物质=实在)”相对的一个范畴,间接存在(如水中月)≠直接存在(如月亮);并将信息(间接存在)分为客观信息(事物本体在水中的影像,如水中月)和主观信息(精神),得出所谓“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的定义,其推理本身就是违背逻辑常识的.“信息哲学”定义“信息思维”是关于“不实在、间接存在(信息场、中介粒子场)”的“思维”;而“物质思维”仅是一个毫无存在价值的摆设,因为“物质=客观实在=实在=直接存在”,即物质本体是没有可被认知的信息的.然而,邬先生采用的古今中外的范例,都是与“信息思维”的定义背道而驰的,统统都是关于“物质思维”或关于“实在的思维”,而不是关于“不实在的思维”;是关于“直接存在(物质)”的思维,而不是关于“间接存在(中介物)”的思维!传统哲学物质范畴的地位,被所谓“客观信息”冒名顶替了.  相似文献   

18.
一、好奇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天性的“好奇”,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其实  相似文献   

19.
历来《论语》的注家极多。由于注者的思想观点不同,加之《论语》言词过于简略,所以释词析理多所分歧,这里,仅就《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试作辨析。(一)词句内容辨一、辨“习”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复习”、“温习”、“诵习”等,译为“学了又经常复习它”。这是不完全符合原意的。“习”在《论语》全书中共用三次:  相似文献   

20.
周飞 《阅读》2023,(42):40-43
<正>静物,顾名思义,是指看起来静止不动的物体,例如水果、雕像、器具等。静物往往欠缺生命的活力,所以很容易写得平淡乏味、死气沉沉。那么,怎样才能把静物写“活”呢?一、善于摹状,让静物有趣味摹状,意思是照着事物的原样,像绘画一般进行形象的描摹。摹状写法用得好,可以使语言显得活泼有趣,将静物的样态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眼所见的感觉,还能自然地流露作者对静物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