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2.
跳远动作技术主要是由助跑、踏跳、空中姿势和落地4个部分构成,其中踏跳技术对完成动作、决定成绩好坏影响最大,而踏跳这一主要环节又与助跑速度、起跳的支撑时间、角度、力量有重大关系。所以,以此标准确定跳远项目的特征,即“高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针对主要特征中的有关因素,在选拔运动员时应以此为重点,把速度发展潜力大和下肢爆发力强的运动员作为选拔的重点,提高选材的准确性。跳远运动员选材包括以下内容:1·身体形态选材:对于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要求身体瘦长,上下肢比例协调,下肢较长,小腿相对长些,跟腱长,足弓高,脚长…  相似文献   

3.
1、单脚起跳后攻中的技术特点 1.1助跑踏跳速度快。双脚起跳后排扣球,有起跳后身体平衡能力强、动作舒展、扣球力量大的特点,但是双脚起跳时,第一只脚着地后,必须要等第二只脚着地后再起跳。另外,从助跑到起跳身体起伏大,脚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踏跳是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之一。有效的踏跳特征表现为身体重心向一定方向运动的能力(其最大起跳角度为20°-22°),并保持接近助跑最后速度的腾起初速度。要在短促的支撑时间内快速改变方向,运动员就得在踏跳时表现出最大的作用力。运动员脚着地时,支撑反作用力的垂直分力达到900公斤  相似文献   

5.
足球教室     
练习6 在身体前方用右脚滚动球,用左脚内侧横托球使球碰到右脚内侧,再用左脚把球滚回来。重复这个练习,当球滚动时,频频用脚去轻轻拖球。这个动作也可以向右滚动两三次,每次用脚轻轻踏动球好几下,然后再向左滚动两三次。  相似文献   

6.
肖峰 《精武》2006,(11):34-35
拳谚云“练武不练力,武艺之大忌”,又云“无力不打拳”,没有威力的拳脚,只能是给对方“挠痒”。在与对手搏斗中,在千钧一发之际获得了一个好的攻击时机,却打出“棉花拳”;踢出一脚,却因反作用力使自已摔倒了,岂不万分可惜!而拥有强大的拳脚打击威力,就能给对方以极大的威胁。没有技击之力,临敌搏斗时,不免心虚胆怯,丧失信心。但练力并非练就死力、蛮力,而是要练爆发力、活力。  相似文献   

7.
吴志泉 《武当》2008,(4):28-30
研究中国传统武术,首先要认识传统武术的处境。中国武术在封建社会曾有“练武、比武、打擂”等称谓。在旧社会近四十年民国时期,被称为国粹称“国术”。建国后改称现名“武术”。所以练武、比武、打擂、国术、武术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武术,除有流派特性外,从来没有分类名称。  相似文献   

8.
陶政宏 《武当》2009,(7):31-31
“强者不练武,练武是懦夫”。习武之人多为懦弱之辈,然而,很多人练了武术或搏击之后,不但没有改变自己懦弱的本性,反而越练越懦弱,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刘学勃,1926出生。北京市戳脚翻子拳研究会会长。刘学勃老家河北,10岁时就拜当地著名老拳师张永和练戳脚、翻子拳、地躺拳,解放后又在著名武术家吴斌楼门下练习戳脚、翻子举、地躺拳及传统器械,受益匪浅。刘学勃说起自己的老师,颇为自豪:“师父擅长九节鞭等软器械,不仅武艺高超,而且武德高尚,所以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花鞭吴斌楼’。”经过六十余年的苦练,拳艺精湛的刘学勃在多年练武的基础上整理出传统拳及传统器械五十多个套路,并多次向国家献出戳脚、翻子拳、地躺拳和器械的传统套路及理论文字的宝贵资料。从六十年代初开…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读贵刊今年第3期《利用“斜坡”对学生进行短跑教学的两点尝试》一文后,不由得为试图尝试工作的老师捏一把汗,更为学生的安全感到深深的不安。原因出自该文的这段话:“由于向下冲斜坡时,身体的重心投影点接近着地点或在着地点之前……”大家知道,在短跑训练中通常是有脚的着地点适当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要求,以达到缩短缓冲阶段时间的作用。但不能说脚的着地点越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就越合理。因为人的肌肉的收缩需要有一个过程,肌肉在缩短之前需要一个时间的准备。如果脚正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着地,此时阻力是没有了,但支撑腿的肌肉也…  相似文献   

11.
张立成 《精武》2004,(4):41-41
习武离不开功力训练。大凡练武之人,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武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然而,真正能领悟这句武训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技”与“功”之间的关系。“技”指招法、拳技,“功”即指功力、力量。功力包括爆发力、耐力。如果你练习内家拳,功力主要就是指内力。  相似文献   

12.
姜研 《中华武术》2006,(10):15-15
我今年十岁,从六岁起,跟“原地太极拳”创编人胡启贤爷爷学练“原地太极拳”,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太极拳给我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总体来说,有五点。 一、伴我健康成长。听妈妈说,我幼小时,身体非常瘦弱,经常生病。我也恍惚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时常带我去医院看病,我还曾为不愿吃药打针跟妈妈哭闹过。自从学练太极拳后,身体就逐渐强健起来。这几年,再没有患过什么病。过去,我身体弱不禁风,现在“摆莲脚”“二起脚”我能连拍十几个,不觉累,不气喘。就连“横叉”“竖叉”“朝天蹬”高难度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按着我们中国的传统历法,六十年一“花甲”,就是说一过六十年,日子又要重新开始算了。我七岁练武术,今年六十八岁,练武整整六十一年,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了。可是我爱武术,我还没练够,我真愿意再从头学上六十年。  相似文献   

14.
蛰龙 《武当》2008,(6):45-47
武术,尤其是内家功夫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如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笔者有感于此,参同诸子之学,结合一己之识,藉由“丹劲道”以贯拳道。需要说明的是,“丹劲道”不是某个门派,而是方法论和修证境界,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我到大连拜访赵宝安。到单位打听他,大家想了想,才恍然大悟,“他呀!”一个戴眼镜的大姐对我说:“你问赵宝安我不熟,可你一提挺爱练武的一个‘大胡子’,我就知道了。”大家也说,这个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爱耍刀弄棍的,然后列举赵宝安为练武而办的“痴事”。  相似文献   

16.
唐才良 《武当》2010,(10):35-36,37
(接上期) 二、“五敬”树德 褚桂亭老师经常教育他的弟子学生,我们学拳练武的人要做到“五个敬”。  相似文献   

17.
一、“钓袖背负投”技术简介 “钓袖背负投”的技法:双手抓住对方的双袖子各一侧(也可左手抓住对方的右衣襟,右手抓住对方的左袖口)。双手往前高提起,将其身体重心拉成向前倾扑。同时上步,将自己的右脚上到对方的右脚内侧,使脚与脚相互接触的状态,然后左脚后插步在对方的左脚侧稍向后侧,同时将身体迅速蹲入对方双腿之间稍向里,拉把向前上方发力,  相似文献   

18.
长兴庄叟     
清代习武者众多,名家高人亦层出不穷,然而天外有天,终生不遇克星者甚少。《听雨轩笔记》所记“长兴庄叟”的史传便可为武林之鉴。 嘉兴人万永元,自幼习武,长大后身体健伟,学武艺于少林僧孤云大师,深受指点,遂以拳勇者名于江浙之间,自号“万人雄”。跟从万永元学习武术者多达百人,日夜操练,丝毫不息,万永元也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一日,万永元率领众徒在东塔寺练武,观者如堵。  相似文献   

19.
障碍跑     
《中华武术》2009,(6):64-64
跨越水池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跨越障碍架时,起跨腿在障碍栏架前1.50~1.80米外蹬离地面,上体前倾,微弯曲的摆动腿抬起,用脚的中部踏在横木上。上体继续降低,膝关节接近90°,带动身体重心迅速超越栏架,膝关节保持90°弯曲直到跨离障碍架,一个太小的膝角会妨碍起跨。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武术训练同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里就中小学业余武术训练谈几点看法。一、狠抓基本功突出重点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当老一场空”“功”指功夫,其中包括基本功。加强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肩、臂、腰、腿、平衡、跳跃以及动作组合练习;通过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等基本技术的练习;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为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