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年制第七册《小数乘法》一节中,讲完小数乘以整数后,紧接着讲一个数乘以小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知识迁移,学生不难掌握;而对乘法意义的扩展一即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通过直观图示,联系实际,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1987年6期发表的《说“纯小数小于或等于1”才确切》一文,对各种算术理论书籍上“纯小数比1小”的结论提出异议,得出了如该文标题那样的结论。我对此却持不同看法。第一,从“纯小数”的定义来分析。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第一册)第186  相似文献   

3.
“九义”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乘法》第1小节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包括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带分数的计算。其中理解和掌握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于,分母与分母相采的积作分母的计算法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推导这一法则的过程就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学本节例1~例3内容时,应抓好以下两条线:①理解意义。②概括法则(如图所示):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法则分数乘以分数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7期载王国强老师的《何妨泄露“天机”》一文,读了很受启发。王老师例举了在一个数学游戏教学中,运用事先指点———“泄露天机”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暂时困难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本人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就以王老师文中的例子说开去。一、“天机”的表达本身应该准确王老师的原题是:先由一个学生想好一个三位数,然后请这个学生将这个三位数乘以27,再乘以37,把乘得的积报出来,再根据所得的积说出原来的三位数。王老师说:“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把积的前…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练习指导中,要认真构思,正确引导。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判断正误:“一个数乘以分数,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出不对。这时,教师有必要再问一个“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已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统一认识。讨论的结果可分以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1994年第七期《把计算教“活”起来》一文后受益匪浅。但对其中一个论点存疑,因而求教于该文作者和同仁们。该文作者认为“0÷4=0”是根据除法补充定义,但笔者翻阅《小学教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一书及其他参考资料,发现只有乘法有补充定义,未见除法也有补充定义。探究其原因是乘法的定义为“b(不小于2的整数)个相同加数 a 的和 c 叫做 a 与 b 的积。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通过5个例题逐步介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一课时要教学“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小教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要教学“整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乘数比1小的时候乘得的积比被乘数小”。第三课时为练习课。第四课时要教学“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样数学的优点是: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但问题是:每节新课的知识点多,难理解,容易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8.
一、分数乘法甲、教学重点:①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②掌握倒数的概念。乙、教学难点:①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应用题。②能区分带分数乘法和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认识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②认识被乘数不等于0,乘数小于1。积比被乘数  相似文献   

9.
在四则运算中,用如下规律可以估算结果是否正确。   1两个非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加数。例如, 79+ 42 3=50 2,因为和 50 2小于其中一个加数 79,所以计算是错误的。   2两数相减,差一定不会大于被减数。例如, 516- 84=532,因为差 532大于被减数 516,所以计算是错误的。   3一个非零的数乘以小于 1的数,积一定小于较大的因数;乘以大于 1的数,积一定大于较大的因数。例如, 125× 0 8=1000,因为因数 0 8小于 1,所以它们的乘积一定小于因数 125,而积 1000却大于 125,因此计算错误。又如, 32 5× 2 3=16…  相似文献   

10.
我省高师院校(师院、师专、教育学院)数学系(科)初等代数课程试用教材《初等代数研究》(江苏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组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一书第189页,在定义了根式方程f(x)=0(或无理方程)后,指出:“解根式方程时,一般把方程两端同乘以f(x)的有理化因式变形为有理方程而后求解,在实际演算时,常用方程两端乘方的方法化去根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研究编辑部:你们好现有一个争鸣问题求教于贵刊,望能借《小教》一角给予说明,并能指出数学考试怎样命题才能达到规范化。争鸣题:判断正误,对的在( )内打“√”,错的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说错的理由是:题中“同乘以一个”,是指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107~108页例1、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运算,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相似文献   

13.
肖雄同学在《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今年1-2期合刊上发表的《我发现了—个规律》一文中,写了他自己通过仔细观察、思考获得的发现:一个十位数以上的因数乘以11的积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3年第4期刊出了《抓住“的”字添加括号》一文,随即6期又刊出了《抓住“再”字添加括号》一文,读了两文,笔者认为两文观点具有片面性。笔者认为,文字题教学应从其含义入手进行分析,要使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此基础上根据计算顺序添加括号为好。如:2.4与0.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要求商是多少?肯定用除法来算,用除法就得找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从“所得的积去除12”中知道被除数为12,而除数是“所得的积”。继续找,这个积又从“2.4与0.8的差乘以5”所得,其一因数是5,另一因数为“2.4与0.8的差”。通…  相似文献   

15.
1、分数乘以整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相似文献   

16.
师 :我们知道了一个数乘以几就是扩大几倍 ,除以几就是缩小几倍 ,下面请同学们填这张表 ,填完后 ,看看能不能发现新规律(填表同桌讨论 ,并举例说明)生 :讨论(略)师 :谁来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变大了 ,积也变大了。如 :16×2=3216×10=160师 :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大的?积怎样变大的?结合上面的例子说明。生 :另一个因数2乘以5变成10 ,积32也是乘以5变成160。师 :乘以5还可以怎样说?生 :还可以说成是扩大5倍。师 :那么另一个因数2乘以5变成10 ,积32也是乘以5变成160 ,还可…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五册的《伶官传序》,将“《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目然之理也”两句划归第三段。我个人认为这样分段不妥,应将其划归第四段。其理由是: 第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作者通过第二、三段的分析论证而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和“祸患常积于忽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历史教学》编辑部: 贵刊1983年第3期发表的拙著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有两处请予更正: 一、第4页左半栏第20行:“1903年2月16日出版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十二期)”,应为:“1903年2月16日出版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十一期”。  相似文献   

19.
球体积的计算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第12卷里提出如下命题:“球体积(V)与它的直径(D)的立方成正比。”此即  相似文献   

20.
初中《代数》第三册P70—P72阐述了分母有理化,并先后归纳了分母有理化的两种方法:“一是分子和分母乘以同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分母不含根号”。这是一种一般性的方法;二是“也可以先因式分解,再约分”。后者是特殊方法。我们知道,分母有理化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演算,都必须是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