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玲 《考试周刊》2011,(20):20-21
《西湖梦》的写作目的是对西湖文化进行筛选和批判。西湖是文化的象征,作者开掘的是西湖凝结的文化味,探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惠州西湖志》的编纂过程、版本源流、文字内容的勘误情况以及该书作者张友仁的人生简历进行考证,分析了该书所载史料的重大作用及其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的人文社会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影响,认为该书是建设和管理现代惠州西湖,保存和编修惠州地方文献最为权威和全面的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惠州西湖志》的编纂过程、版本源流、文字内容的勘误情况以及该书作者张友仁的人生简历进行考证,分析了该书所载史料的重大作用及其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的人文社会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影响,认为该书是建设和管理现代惠州西湖,保存和编修惠州地方文献最为权威和全面的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湖二集》三十四卷每一卷都描写明代杭州风土人情方面人物、故事、风俗习惯等内容,可以说是唯一一部再现当时杭州及西湖风俗画"西湖小说"。最近几年随着杭州旅游资源不断整合,促进了西湖文化这一具有浓郁杭州旅游特色本土文化相对繁荣。《西湖二集》中所具有的地域性、世俗性和人文性特点会加大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份量,这一论题研究成果必然会增添西湖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湖佳话》因其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西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有大量的文学景观书写,组成了一幅以西湖为中心的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西湖山水秀丽的姿容,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人生体悟。它包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个人才情的赞赏以及对佛道文化的推崇,这些是西湖景观的魂魄与精髓。同时,文学景观的内涵是没有句号的,终将会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记忆库。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冈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略美1.扎实初读,感知语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语言。本课一共有23个生字,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层层叠叠、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典雅等。第二、把检查指导初读课文和学生整体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8.
梦西湖余秋雨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和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的《西湖梦》有明显的缺陷,一是文本内评判标准不一致,对西湖的整体文化评价与对具体人文现象的评价发生矛盾;二是文化反思的价值尺度简单粗暴,以西方标准硬性裁决中国文化现象。反映出他在扮演民族文化的卫护者身份时的投机主义心理。以通行的观念代替个体的思考,以现代人的猜度代替历史情境的还原。导致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的《西湖梦》有明显的缺陷,一是文本内评判标准不一致,对西湖的整体文化评价与对具体人文现象的评价发生矛盾;二是文化反思的价值尺度简单粗暴,以西方标准硬性裁决中国文化现象。反映出他在扮演民族文化的卫护者身份时的投机主义心理。以通行的观念代替个体的思考,以现代人的猜度代替历史情境的还原,导致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西湖以其秀美的风光而闻名天下。歌咏西湖的诗文实在举不尽举,而宗璞的《西湖漫笔》却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作者不是囿于一般状景抒情的圈子,而是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和细腻的文笔,着意于对西湖胜景的捕捉,倾心于对西湖内在美的探索,以情绘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奇绝的祖国山河图。文章以了解西湖“性格”为线索,用剥笋的手法,逐层深入地去向读者展示西湖美景。然而  相似文献   

12.
设想 :以浅近的“回文联”为切口 ,以西湖传统文化为背景 ,以吟读、品读、赏读西湖浅近对联为主要学习手段 ,启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关注、了解、寻访、搜集有关西湖楹联资料的热情。准备 :1.有关西湖楹联课件2.草稿纸笔3.楹联资料(课后提供)1.出现“玩对联”课题及新昌大佛的照片。2.右边出示上联 :人过大佛寺 ;左边出示下联 :寺佛大过人。1.用“玩对联”为题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激发孩子进入的兴趣。2.用“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和新昌大佛作为载体 ,让孩子觉得浅显、亲切。3.五字回文联简易明了 ,以此作为起点 ,人…  相似文献   

13.
杭州素有“楹联之都”的美誉,而西湖楹联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楹联不仅细致描绘了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还折射出了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之作,审视其西湖幽赏的反季节性及其游具配件,解读其笔下西湖雪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勾连其国破家亡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关照张岱超尘脱俗的审美趣味及其寄情明洁的文化心态。张岱深得魏晋风韵,任性重情,放浪山水,注重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移情于雪、托志于雪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思路综述】激趣,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应改变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字词句知识和生硬的句子翻译、学生被动地听取教师点缀式的课文简析的局面。因此,本设计力图在强化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对话交流、模拟采访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简说】一、导入课文。西湖之景,如诗如画,无不令人心向神往。让我们走进《西湖游记二则》,跟随袁宏道先生去领略那西湖醉人的胜景吧。二、内容呈现,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2.两人合作,用自己的话解说全文内容,不能…  相似文献   

16.
话本小说发展到明末,文人已经成为创作的主要力量。作为文人创作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西湖二集》的文人化显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其艺术手法,在入话、人物形象、讽刺、诗词等方面都有较为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1.看图激趣。昨天,老师让大家看了有关西湖的资料,很多同学说,西湖太美了,真想立刻插上翅膀,飞到西湖去看个够!有的同学甚至想永远住在西湖边,可以天天赏西湖。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让你们亲眼看看让人如此赞叹、如此向往的西湖。(播放西湖美景图片,配乐。师适时介绍,如:这就是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佳篇。同学们,如果你要去西湖,你想什么季节去能比较好的欣赏美景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夏天的《山花》与《西湖》终于让人满意。第6期《山花》打造了“中篇小说专号”,黄咏梅的《鲍鱼师傅》位列其中,技高一筹。新锐方面,《西湖》第5期推出了文珍的“小说二题”,也有看点。本期总体质量尽管未有大幅提高,但某些作者与作品的出现,还是让这个夏季不至太过沉闷。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