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基于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行为主义数学课程目标与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目标的第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研究对我国几个数学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一、数学教育科研课题的分类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要围绕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去展开,从这个意义上去对数学教育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就可以分为数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数学学习理论与实践、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三个层面的研究课题。对于每一个层面的研究课题,又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研究维度,这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段去划分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回顾,并且对比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而在宏观的哲学层面及中观的认知心理学层面重新审视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以期促进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回顾,并且对比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而在宏观的哲学层面及中观的认知心理学层面重新审视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以期促进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效果如何,需要依据深度学习目标,明确评价标准展开评价.综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SOLO分类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结果目标分类等理论,形成数学深度学习评价标准,以轴对称变换深度学习为例,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多维评价,促进深度学习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数学技术”课程模块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确立,使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认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缩短学制的必要性,并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数学技术"课程模块建设方案,说明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作为对全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仍然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基于教育教学现状问题,结合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核心理论对《导游基础知识应用》课程进行了"能力递进"式的再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地在实验中大多采用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上海地区从1987年起吸收布卢姆的理论,编制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布卢姆的分类教育目标,尤其是他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理论体系较完备,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评价手段较系统,确实值得借鉴。但是我们也看到,布卢姆的分类教育目标主要运用于他所在的那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条件,不能采用照搬照抄的简单做法。完全照搬照抄,必然脱离我国的教育实际和学科特点,难以为我国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的,没有实用价值。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一番仿造,往往是貌合神离,并没有反映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的精华,在科学性上产生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8.
随着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我国各省市对教育目标分类及评价进行了广泛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已有许多省市进行了尝试.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简述对化学教育目标分类的看法.从中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化学学科的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分类"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倡导和强调教育教学应当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为学生实现"掌握学习"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对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中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世界"儿童数学课程是在新皮亚杰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数字感知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能力.该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向儿童呈现了五种数字表征形式,即实物表征、图片表征、排列表征、高度表征和循环表征.该课程给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一定的启示:(1)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2)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数学方面的元认知技能.(3)数学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中职数学教育的理论、任务及其特点,对改革中职教育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法及策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实现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应用SOLO分类理论的96篇(2000—2020年)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发现:该理论经过介绍引进、尝试应用、融合创新阶段后,在数学认知水平评定、开放题研究、中高考题研究、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已有的研究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对相关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不够.未来应重视将理论在认知研究中的成果与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加强理论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研究,提升数学教学实践者应用SOLO分类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于 2 0 0 0年 12月 2 3日在山东省潍坊市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该课题是在为期十多年的目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深化性实验与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 ,一是加强了对“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两个基本概念的研究 ;二是拓宽了目标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 ;三是开展了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 ;四是进行了对目标教学操作规律的研究 ;五是深化了目标教学体系的研究。经过“九五”研究 ,课题组得出如下结论 :目标教学是普及义务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数学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结合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能力以及特点,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分层次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学。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  相似文献   

15.
"建构课程"是美国的一项儿童早期数学课程,主要为4-8岁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服务。该课程以分层互动理论为基础,以教-学路径图为核心,以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为辅助材料,提出了课程研究框架及其运作模式,有机地将数学课程的实施、研发、评估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研究、组织、实施和评估儿童早期数学教育内容。该课程的构成和实施经验对我国当前学前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高职数学课程的作用、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探索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思政元素,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以期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布卢姆的分类学开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先河,影响了20世纪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分类而教"已成为教学设计者的共识。2001修订版的布氏分类学沿袭了1956版的基本思路,对各要素进行了重新思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布氏分类的重大发展。而与2001修订版产生于同期的马扎诺分类,则以更为独特的视角,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以人的意识控制程度作为依据,将人类学习活动的自我、元认知、认知和知识四大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构筑了一种层次分明而又合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新分类力图打破布氏分类的"框架"局限,致力于"理论"的构建。他的分类理论反映了信息社会主流的知识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统一的心理学基础,提升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地位与作用,并把"自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最高层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突破了以往教育目标分类"要素模式"的局限,丰富了分类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对原有的"布氏框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是指导学校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结果对学校和学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评价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本文以经济学评价目标为研究对象,在对经济学评价目标分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济学评价目标分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状况和特点,确定我国经济学评价目标分类的原则,探索我国经济学评价目标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提出"教育4.0"创新思维教育模式,该模式基于个体特征与云分析理论,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富有想象力思考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分类引导,学生分类听集成慕课,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分类完成作业和考试,教师和云分析系统联合判卷,并提出进一步的教学预案。云分析系统的宏观数据将为教育部门提供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从本质上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揭示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