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真理”的定义,并对一些不同观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其疏漏之处。文章还指出了研究真理定义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审视真理的特性时,真理不仅具有客观性、二重性,还具有具体性和价值性.本文在对客观性和二重性提出自己不同看法的同时,着重论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一、真理的阶级性真理是否存在阶级性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曾出现好几种观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真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有阶级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时,必然从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使反映出的真理为本阶级服务,因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出发,又派生出与上述两方观点有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几种观点。诸多观点各持己见,无法统  相似文献   

5.
目前,理论界对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方的意见尚不一致。分析各种合理的观点,进一步探讨当前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以便求得统一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真理多元论”成了哲学领域一种颇为时髦的观点,而且还渗透到社会学、政治学等思想文化领域。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企图以此作为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真理多元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下面,我们从其思想渊源、理论错误和政治本质等方面予以剖析,以澄清它所造成的思想混乱。一“真理多元论”是一种认为对我们世界的同一领域、同一对象可以建构“多种截然不同的”但却是“平权的”真理的理论观点。在我国,最初它是由个别学者依据自然科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前提极不一致的理论对某一领域同样适用的现象而提出来的,认为同一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真理的追求与哲学的历史一样悠久.人们都追求真理,然而对何为真理却各执己见.2500年前由克塞诺芬尼最早提出的真理“符合论”,经过亚里士多德而成为哲学中最古老的真理论.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主张这种观点.如,“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真理的‘符合论’或‘一致论’”.符合论真理观的广泛传播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表明符合论真理观有其合理之处:它指出了真理是关系范畴,不是从纯对象方面或纯知识方面界定真理;揭示了真理性认识是客观事实的陈述或反映这一认识的根本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它最近常识.然而,符合论真理观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符合说确有困难”.随着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的确立,分析探讨真理符合论这一曾被列宁称之为“陈旧”观点的理论困境,对于科学确立真理的定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引用黄炎培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思想(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具有“近似”这一本质属性。这种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因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理的本质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另一种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为: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的获得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应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1.
蒯因的逻辑真理观既不同于密尔的观点,也不同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观点.根据他的整体主义经验论,逻辑真理由于处在科学文化的核心部位,因而是不可反驳的.另一方面,根据他的整体主义经验论,尽管逻辑真理与迄今为止的总体经验是协调的,但依旧要接受后继经验的进一步检验,因此我们在未来经验的引导下放弃现有的逻辑而发明出另一种逻辑以重新组织总体经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新旧逻辑之间是异质的,只有“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在第十课中谈到,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任何个人、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的,真理只有一个,它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作为“常识”,课文对这个观点没有展开,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证。有些同志,对于这个“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至今仍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的怀疑不在于自然科学方面,而在于社会科学方面,总感到,说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是符合事实的,而说社会科学的真理也没有阶级性,则难以想通,似乎与事实不符合。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哲学界,有关真理本质问题历来存在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真理是客观的,而且必 须是客观的;(二)真理是主观的,它只能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和意识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不同观 点的深入分析,提出质疑,指出其疏漏之处,论证和肯定真理必然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相统 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学报1979年第三期刊载了孙显元同志的文章——《评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该文主旨在于阐明真理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又还有阶级性的一面.读了颇受启发,不过基本观点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一  相似文献   

15.
主体认识与客体的同一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它由“不知”、“知”、“实践检验”、“真知”几个阶段构成。“不知”指主体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而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又不能直接解答的认识状态,它是“知”与“无知”的统一。“不知”是人类认识必然出现的过程,是真理过程的开端。“知”是对“不知”的扬弃,包括不同意见、观点的矛盾运动.其中正确与错误并没有被检验证明,真理与谬误相互纠缠、混杂,难解难分。“实践检验”是“知”上升为“真知”的必经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判别各种意见、观点的真理性。“真知”指主体通过实践区分了真理与谬误,从而达到主体认识与客体相符合。真理的过程是标志主体从“不知”所面对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真理观中的许多问题 ,如正确感性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真理的价值性、客观性问题等 ,一些传统的观点并非都是完整严密、科学正确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不能被称为真理 ,价值性和客观性都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真理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的问题,看来早已解决,不成问题,其实不然。近几年来,在有关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真理是指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相符关系,属于关系范畴。例如,有人指出:“真理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关系范畴。真理论,就是以人的认识作为对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载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提出“把真理界说为正确反映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观点,认为不应把正确的感性认识纳入真理范畴。同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了陶胜先同志的《真理应  相似文献   

19.
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有关论著和论文把客观性、主观性等看作是真理的本质特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真理的本质特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相符性.肯定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