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千古留传的名句,但对“青春”一词的意义,历代注杜诗的人,均把它释为“春季”或“春天”。但从文化史的角度,以及杜甫创作这首诗时心态去考察,这里的“青春”应为一种酒名,  相似文献   

2.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春天)。因春季草木一片青葱,故称“青春”。它始于汉代,为文学家刘向首先使用。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骚人墨客一直沿用“青春”的这个意思。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代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青年时期,年纪轻,如《洛阳女儿行》  相似文献   

3.
“青春”本指一年四季中的春季,始见于西汉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思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说文》:“青,东方色也。”古人以四方、四色与四季相配,东方为春位,属青色。大地回春,草木青葱,称春天为青春甚为确当。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相似文献   

4.
说“青春”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青春”一词在这里指季节中的春季。典出汉代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春天l树》中的“树”既不是广为传诵的“渭北春天树”.也不是享誉文坛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是“人生之春的青春之树”。可以说.《春天讨》中的“树”不但包含了作者质朴的情感,而且流淌着作者的人生体悟,是一曲关于树与青春、树与人生的曼妙悠扬的青春心笛。  相似文献   

6.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不是“春天”,而是指一种酒名;“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睡床”,而是指“井口的围栏”;“何似在人间”中的“何似”不能解为“怎么比得上”,而应解作“哪儿象”。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有的参考书将“青春”错误地解释为“春色”、“春光明媚”;有的虽然解释正确,将“青春”解释为“春天”,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将“青春”解释为“春天”。  相似文献   

8.
“青春”一词,现泛指青年时期;但在古代,它的本义却是指春季。《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但“青春”的“青”字,不是一般的颜色词,而是蕴含着文化因素的。我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五行说。所谓五行,即金、木、水、  相似文献   

9.
一“朱”字本义,今传宋徐铉等奉诏校定本《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释为:“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清代治《说文》几大家均据宋本“朱”训,或主木或主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肯定“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通训》)对宋本释“朱”照录,未置可否;明确肯定“浅于绛(深红)……曰朱。”其基本意见实与段同。而王筠《说文句读》注文(简称《王注》)则将段注引申义定为本义:“赤心木,犹言木之赤心也。朱固训赤,而不定是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传着许多赋予春天的雅称。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妙句。九春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称“九春”。阮籍有“悦怪若九春,磬(qìn$)折似秋霜”的佳句。青春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皆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1.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小草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眉毛。”野花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眼睛。”柳枝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辫子。”田野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花手绢。”风筝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头上的蝴蝶结。”雷声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鼓手。”小河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镜子。”我们说:“春天在这里,我们是春天的小画家!”春天在哪里$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二(4)班@岑肃廷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事记》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有这样五句话,“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一般教学参考书都将此句译为: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滴水清。我认为将“泉香而酒冽”译为“泉水香,酒水清”不够妥贴。“泉香而酒冽”这个短语,是不能按字面的顺序来对译的,因为这里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即“倒装”或称“倒置”。关于这个问题,陈望过先生和王力先生都有精辟的论述。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见卜倒装”辞格的《附记》中写道:“泉甘而酒冽实为泉冽而河甘。…  相似文献   

14.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15.
生活六说     
青春说青春,绿色的春天。“杂花生树”,春天的色彩;“群莺乱飞”,春天的旋律;“木欣欣以向荣”,春天的生机;“泉涓涓而始流”,春天的活力。春之奋斗,迎来夏之繁茂;夏之奋斗,迎来秋之丰硕;秋之奋斗,迎来冬之充实。冬呢?冬又孕育出盎然的春天!青春,美丽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举酒属客"之"属"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苏轼《前赤壁赋》的“举酒属客”句中的“属”字,各家注说不一。就各家注说以及苏轼的类似句子进行比较后,据文中意,提出了这里的“属”应作“邀”讲。  相似文献   

17.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种子发芽了,小声地说:“春天在这里!”桃树开花了,快乐地说:“春天在这里!”麦苗长高了,高兴地说:“春天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1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感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是因其壮志未酬,功业未竟.但这诗句中所喷涌而出的,却是诗人交织着热血与激情的青春活力———它正源于诗人饱满充沛、壮志豪迈的进取胸怀.雨果说:“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从呱呱坠地到重返空灵,漫漫几十年的人生长路,青春无疑是最美好、最灿烂、最难忘的.洋溢着活力的歌,充满着憧憬的追求,蕴藏着坚韧的挺拔,构筑了一幅绚丽的青春画卷.青春无价,青春无悔,青春如梦———青春何寻,青春何在?青春…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