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数分钟,地震消息已经在微博上流传,随后全国各地新闻网站迅速发布关于灾情的新闻报道。与青海玉树地震、汶川大地震时相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当前的网络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在速度上还是报道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是速度的追求、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碎片化,让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新闻报道时忽略了一些新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大众视线:     
<正>这次,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消息,使公众很快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各地地震局也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了权威信息。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21日凌晨1点47分,台湾中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的大地震。当人们从互联网、电视或报纸获知这一消息时,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一场新闻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由于事发时间的不适宜性,报纸特别是日报在这场新闻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到地位,唱主角的是互联网和电视。新浪网占得先机曾在国内率先报道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的新浪网,在这次台湾地震报道中又拔得头筹。在事发后32分钟即2点19分,它便播发了第一则快讯。到早晨8点,已经播发了30条消息。而此时,国内各媒体包括其他主要新闻网站一条台湾地震的消息也没有。到晚上24…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一分钟后,国家地震台网的官方微博就凭借自动测定功能,发出了地震消息。随后,求救的消息就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上大量散播。新媒体迅速成了“抗震救灾新神器”。①可是,正当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际,新媒体上也有不实信息开始传播,新媒体噪音迅速蔓延,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8,(5):10-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迅速做出反应,立即派遣报道小组奔赴地震地区,进行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震中在汶川,里氏8.0级地震。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短短数分钟后,新华社就发布了汶川县发生地震的消息。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两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消息甫一发出,极大的冲击了传媒预定的议程设置,把地震灾区的相关报道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这一事态过程中,媒介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于舸 《新闻实践》2010,(7):70-71
玉树地震发生11分钟后,央视《中国新闻》首次以口播方式播发地震消息,随后在各档新闻中持续以电话连线、视频连线、新闻特写等方式报道最新震情、救援工作进展、灾民安置状况。从4月14日早上8点开始到17日早上8点,共播出各类关于玉树地震的新闻760条次,总时长1700分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特大伤亡,瞬间震惊了世界。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新华社5月22日的消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22时10分,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仅仅20分钟后,《成都商报》便将题为“北京申奥成功啦”的北京申奥成功纪实珍版送到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免费赠送的30万份特刊被一抢而空。不仅将同城的竞争媒体甩在了身后,而且在全国范围也是少数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报纸之一,新华社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可以说这是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新华社在14时46分发布第一条官方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5∶00在整点新闻头条报道地震消息,此后推出直播特别节目,不断递进更新震区内外的各方面消息。自第一条新闻发出之后,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作出快速反应,尤其是电子媒体尽显互动快捷的优势,谱写出一曲全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抗震救灾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7.
"7·5"事件背后:新闻竞争与国际传播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5日傍晚,乌鲁木齐发生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立刻成为全球最关注的中国新闻.新华社于当晚9点半左右抢发了一句话英文快讯,这是中国媒体向世界发布的第一条相关消息. 此后,新华社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对"7·5"事件展开24小时不间断发稿,被美联、路透、法新等外电转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这些报纸还在其网站上刊载新华社报道,其中一些热词点击后直接链接到新华社英文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大地震袭击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发生以后。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反应之迅速,跟进之及时,报道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12日18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开始现场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以下简称“紧急救援”),首次直播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30分;  相似文献   

19.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20.
7月8日中午11时44分,我国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逝世。对这一重要新闻事件,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及新华社对内对外都做了报道。比较各家媒体的报道,从中获益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