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作为散曲研究的材料很完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仍有诸如断句、脱韵、字词讹误、次序颠倒等不少疏失之处,本文从曲律、曲韵对其中的末字失韵现象进行校勘,以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丽颖 《文教资料》2014,(30):51-52
作为元代最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散曲,充分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状况与元人生活面貌。《全元散曲》中涉及金钱财富的散曲,语言直白坦荡,可见元人对待金钱财富的一般态度。按对金钱财富的渴求程度,归纳了唯金钱是图、挥霍钱财以享乐、对金钱财富淡漠等三类主要的对待金钱的态度,并分析了不同金钱财富观念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散曲作品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以《全元散曲》为基本语料,对其中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根据语义程度的不同将之分为极度类、过度类、甚度类、微度类、递度类以及适度类六大类别,进而对之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与统计。从中发现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使用以及发展的大致特点。  相似文献   

4.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相似文献   

5.
黄燕妮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5):42-44,45-47
马致远作为元曲大家,元曲选本几乎无不收录其作品。但从曲律、曲韵查核历年出版的八种元曲选本,发现其中马致远曲的点断错误,无一能免。点校元曲时只依据文意而忽视曲律、曲韵必然出现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文章依曲律、曲韵逐一指出各元曲选本中,马致远曲的断句之误及文字、标点的脱漏、讹误。  相似文献   

6.
现今最通行的《明实录》版本是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的校印本。该校印本是以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为底本,并以广方言馆本、抱经楼本、北京大学本、礼王府本、嘉业堂本、安乐堂本、天一阁本、明内阁精写本、梁鸿志影印本、内阁大库藏清初明史馆钞本等数十种本子作对校本,对《明实录》中正文的错误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校勘。这项工作始于抗日战争之前,中经战争停顿,至台湾南港后才继续进行,“费了许多人的心血”(校印本序)。参加这项校勘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文集是较为稳定可靠的文献资料,根据它可探究和解决《文选》有关篇章和《孔雀东南飞》在校勘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日本汉学家冈岛冠山精心设计,成套编写了一系列的汉语教材,《唐语便用》(又称作《唐话便用》)便是其中的一种。由于作者编写的初衷主要是为当时的唐通事量身定做,因此,该书的两大特点便是实用和富有生活气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它在近代语音研究中的价值,本文运用互校、不同版本比较及相关音韵知识对该书部分字音进行校订。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日本汉学家冈岛冠山精心设计,成套编写了一系列的汉语教材,《唐语便用》(又称作《唐话便用》)便是其中的一种。由于作者编写的初衷主要是为当时的唐通事量身定做,因此,该书的两大特点便是实用和富有生活气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它在近代语音研究中的价值,本文运用互校、不同版本比较及相关音韵知识对该书部分字音进行校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为底本,参照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释名》和任继?《释名汇释》,就《释名》中的"蹋、檐、簷、叙、欑、公、帻、写、釭、羊车"等十则校勘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为毕校补充证据,或补正毕校的不足,或在各家校勘中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1.
论元散曲情爱作品中的进步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将爱情从礼教的束缚和人欲的潜层中释放出来,并把它看作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要求和美满婚姻的基础,将妇女看作是渴望爱情而且值得拥有爱情的一群。本将元散曲中的情爱作品放在中国封建传统化与俗化剧烈冲撞的大环境中,并结合社会历史化以及元代人心态来探究元散曲情爱作品在恋爱、婚姻、妇女待遇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元散曲中的情变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弃妇诗模式,展现了一副副的"泼妇"百态图。而这些与蒙古族游牧文化注入后人们的妇女观、婚恋观、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既是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较之唐宋文学,元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反城市"文化倾向。元散曲作家采用远距离聚焦的态势观照城市,以乡村为本位,总结历史教训,对城市文化的弊端进行强烈而尖锐的批判。他们对城市的观照态度,暴露了古代作家群体在城市表现方面共同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同时也折射出被边缘化的城市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读明末安徽方言韵书《音韵正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此音系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遮韵去声字读入山咸摄。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韵目用字、韵字的收录与注释,都有浓重的皖南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7.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国,其宫廷礼乐文化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建设过程,不同时期又有具体的发展演变轨迹和特点。总体而言其礼多从本俗,其乐则雅俗兼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元散曲的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习惯上更关注其思想价值而忽略其文体特点,于是远离了这种文体与生俱来的内容和风格上的特性,忽略了这种文体的实用功能及作者在使用这种文体时的目的与创作心态,以致产生了许多曲解。散曲是歌词,而且是通俗歌曲的歌词,它的特性是:娱乐性、世俗性和谐谑性。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些特性,才能对作品作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论词场才子之曲与明中叶散曲之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并非如诸论家所言是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而是陈铎、王磐、唐寅等南派曲家在前,正是这些词场才子在成化、弘治年间的散曲创作最先促进了明中叶散曲的复兴。他们的散曲作品多属词场应歌之曲,内容以闺情与艳情为主,市井气息较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青楼文学。词场才子之曲之所以在成、弘时期的江南一带兴起,与时代思潮的变化和竞逐繁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元代江西四位诗人1129首古体诗(含1970个韵段)的系联、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2部,对比《蒙古字韵》阴声韵与阳声韵的分部,与之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元代江西诗人基本上是以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为基础来押韵的。元代江西诗韵也反映出江西方音以及南方方音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