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幼儿园男教师的阳光和阳刚之感对儿童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男教师稀缺使幼儿园的阳刚教育难以开展。对幼儿园阳刚教育缺失现象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论述,并从政府政策导向、家园互动和男大学生实践者的有效利用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现象反衬现实生活中阳刚之气、君子之风的缺失,通过社会学解读,映射出男生教育探索的美好期待。本文对"阳刚教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实施的背景,实施的策略及瓶颈做了探讨,力图践行出一种可以推广的新德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见其文而知其人,亦因人的气质决定人的诗文风格.人的内在性格或刚或柔,流于其诗文必也或刚或柔.韩愈文之雄伟气格,原于其猖狂恣肆的性格.因有猖狂恣肆之性,韩愈论诗亦主阳刚.韩愈于诗知变,故能启迪一代,领军一代.他不但近能变大历以来的"软体"诗风,亦能变六朝以来的阴柔为阳刚.变阴柔为阳刚者自杜甫始,尚不太明显;至韩愈学杜,有意识地变阴柔为阳刚,振兴一代诗坛.韩愈晚年,随着思想的进一步成熟,其诗文融阴柔与阳刚为一体,达到更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李君 《家长》2011,(10):6-6
都说女孩子乖巧懂事,可近几年来,人们却明显感觉男孩越来越"乖"了。这类"乖"男孩在学校里经常被人欺负,遇到挫折只会默默哭泣,做错事只会推脱责任……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已经刻不容缓。男孩阳刚不能单纯理解为拥有像健美先生一样的肌肉,而应该是男性所具备的如自信、勇敢、果断、有责任感等品质,这些都是男孩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的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5.
桐城派散文大师姚鼐,将文学风格高度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基本范畴,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论述很多,但鲜见对姚鼐为何以“阳刚阴柔”来概括文学风格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巴述丽 《家长》2011,(10):7-8
现在,很多学校里,女孩成了班级的主体。她们有的甚为泼辣,指挥着男孩团团转;有的甚是厉害,欺负得男孩不敢言语。男孩怎么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绵羊"?男孩的阳刚气质又到哪去了呢?我认为这与男孩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师法韩愈雄奇之文风,是桐城派标举的一条文统.曾国藩真正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其文学理论,“阳刚”之论独具特色.首重“气盛”,从着字、造句、分段、谋篇诸多方面进行探究.曾国藩的作品,是阳刚之文成功的典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雄浑浩然之气,从一个侧面表现出那个剧变的社会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哲学家将性别议题放入哲学思想史中,指出哲学具有厌女症和排斥女性的阳刚特质.而当代女性主义哲学的挑战,首先关注的是女性哲学家的缺失,然后必须要做的便是对传统哲学进行彻底的批判,包括对科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的批判;紧接着是建构和发展女性主义哲学的观点.女性主义哲学家在确立女性主义哲学价值的同时,也正视女性主义哲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尝试探索出女性哲学发言的环境,并改变女性主义哲学研究边缘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与张即之同属“南宋书法四大家”,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对行草书极为擅长,书法婉转妍润,别具一格;张即之则师承家法,以楷书为尚,追摹晋唐,用笔起伏跌宕,充满阳刚之气。二人书法极具对比性,在南宋书坛前后呼应,刚柔相济,行成阴柔与阳刚的交响。  相似文献   

11.
秦岭 《文教资料》2008,(8):52-53
本文从吴道子的创作展开论述,提出阳刚大气美一直是中国画最高的美的标准,是中国画家创作的动力和追求.中国画史的伟大时代都是对阳正美大力推崇的.针砭时弊,本文认为中国画家应重振精神,创造出阳刚大气的艺术作品回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阳刚之美,而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阴柔之美。这种不同,与西方文学属于海洋型文化而中国文学属于内陆型文化的文化传统和西方戏剧属于贵族文学而中国戏剧属于平民文学的文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沉郁顿挫"、陆游的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以及姚鼐的"阳刚阴柔"等美学风格,虽个人气质有别,提出时代不同,但其内核卸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甘曦于古诗文有五车之富,加之时代气氛影响、人生经历所致,他在情感上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前辈的理论主张.推而广之,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在清末民初再度被广泛借鉴运用,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中,儒家先哲孟轲所倡导的阳刚美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本文从孟子的美的六个层次概念入手,分析了阳刚之美所包合的精神内涵,从人格、人性、人伦等角度展示阳刚美在人类前进的步伐中所迸发出的推动力量,从而进一步在当今的精神文明中为它定位。  相似文献   

15.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大象》“乾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16.
在桐城文论中,从刘大櫆开始,就一直强调把文章的“阳刚、阴柔”之美作为古文的审美特征,到曾国藩这里,他主张从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内在结构来把握和区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审美特征,并以此品评作家作品指导文体创作.虽然曾国藩也强调刚柔相济,但他在二者之中有所偏爱,更为看重文章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7.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宋代古文运动领袖。二人皆为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都主张学习秦汉散文,而且两人的古文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可他们的散文风格却有着很大差异,韩文阳刚,欧文阴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阳刚与阴柔之美为探讨对象,着重从文学角度加以阐释,以《史记》塑造的人物形象——项羽、刘邦为例,层层剥析阳刚与阴柔之美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情趣,力求引发人们对阳刚、阴柔之美在文学创作、鉴赏的思考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评姚鼐的“阳刚阴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姚鼐“阳刚阴柔”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他重阳刚、轻阴柔的学术倾向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探讨了这对审美范畴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地昭示姚鼐“阳刚阴柔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先秦时期和一元化集权时代各种艺术和各体文学风格特征的分析指出体现于“阳刚之美”风格中的阳刚进取精神,是中国艺术的主流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