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明宋曹所著的《书法约言》,融合了《笔阵图》与《书谱》中的部分观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作进一步阐释,文无浮词,简明扼要,是指导书法学习创作的优秀论著之一。对初学者如何临帖,宋曹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法约言》卷首总论中写道:又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初学写字时,不需要直接大量临写,而是选择好的字帖去仔细读,反复观摩直至熟记于心,再尝试临  相似文献   

2.
《兰亭序》是一个著名的字帖,相传是晋代的王羲之写的.它一直被人们尊为行书的模楷,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过,历代许多书法家、金石家对于它的真伪问题都曾发生过怀疑,只是他们还没能根据确凿的证据做出判断.清光绪十五年(1898年)有个叫李文田的,经过较仔细的研究后,认为:《兰亭序》根本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他写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争论.今年6月郭沫若同志根据在南京郊外出土的几种晋代的墓志(《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王丹虎砖志》)等资料,对《兰亭序》重新做了研究,证明它的确不是王羲之的文,也不是王羲之的字.他的主要论据有下述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中国书法的发展情况来看.郭沫若同志研究了那些晋代墓志碑文后,认为当时的书法基本上是隶书体,和两汉时代的隶书一脉相传,而《兰亭序》则与唐代以后的楷法是一致的,与隶书的笔意完全不同,因此显然是后人的依托.  相似文献   

3.
清代《古芬阁书画记》以及《眼福编》两书中都收录有曾巩所书《谢康乐咏怀诗帖》,此贴未见载于其他书籍。经作者考证,两书实为一人所编,其中多有赝品,曾巩此帖亦是他人伪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透彻地理解《兰亭序》,必须理解的几个方面。作者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的依据与“信可乐也”在第一段的作用;“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理解;“岂不痛哉”之“痛”的所指;作者悲出处;及整个第三段所写作者的悲叹与上一节的叙事联系。  相似文献   

5.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Z1)
书法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身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歌词这一特殊文本的解读,不仅仅要从字面上发现其瑰丽,更应将其置身于社会这一大背景下解读,因而,叙事批评理论能够为研究歌词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这里运用叙事批评理论,对歌词《兰亭序》形式内容,传达的内涵进行阐述,评估其叙事可能性和忠实性。  相似文献   

8.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清明之际,在会稽郡山阴县(浙江绍兴)西南的二十七里处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时王羲之与陈郡谢安、太原孙统、孙绰、王蕴、广汉王彬之,高平希昙,释支遁,并其子凝之,微之等十余位文人墨客,相邀春游,聚会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三月三日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戏,用水来消除不祥,谓之“修禊”。诸学士临溪水而流觞痛饮,抒胸中块垒以赋诗唱和,将诗稿聚集一起称《兰亭诗》,推王右军挥笔撰写序言。乘着酒兴,他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字字遒媚  相似文献   

9.
《兰亭序》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信息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运用比较读帖法、拼贴比较法、替换比较法、角色转换法、视频投影展示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也许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文字,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他的一生。有的时候,人的价值观也往往因为阅读内容的不同而相去甚远。倘若被问及对我影响最大的文章是什么,我应当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无可置疑,是《兰亭序》。  相似文献   

11.
《离骚》《哀郢》出自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是史有明载的。但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始,就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怀疑。推而论之,连屈原是否实有其人也怀疑起来。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近几年,考古方面的新收获,有的恰可以与文献资料相配合,进一步证实屈原是确有其人的,那矗立于文学史高峰的“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离骚》《哀郢》,又确确实实是屈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13.
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兰亭序》,其来龙去脉始终是个谜,扑朔迷离令人神往,至今也未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本身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结构,形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情操。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不能不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此人的书法成就更是无人能及。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功力最高,独创性最强,也具有最高的审美性,影响更是最大,王羲之“书圣”这一称号可谓名副其实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需要有形式美,而且要通过优美的形象形式,抒情达意,表现审美感情,这可以说是艺术所共同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朱关田先生1986年在《书法研究》(沪)发表署名文章,对自来认为是怀素草书代表作的《自叙帖》进行了详细考证.朱文认为,《自叙》系后人伪作.在此之前,启功先生从“书”的角度,说今存《自叙帖》墨迹本自身留下了多处作伪痕迹,但并未怀疑帖的文字,帖的书迹.看过朱文,也想谈点看法.并向朱关田先生及海内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6.
赵卿 《海外英语》2012,(2):177-178
汉语古代典籍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将众多的汉语古代典籍用英文介绍给世界将大大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之间的沟通。但翻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她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的方法,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那样根据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而定。她的这个理论被称为功能派理论。该文以著名古典散文《兰亭序》为例,探讨了汉语古代典籍的翻译。指出译文如果是充当读者读懂汉语原文的辅助工具,则应采取直译。如果译文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用来赏析的英文散文,则要注重译文的文采,译文和原文的字句就不需要那么贴近。如果译文是出现在旅游宣传册上,那译文的首要任务就是激起读者的旅游任务,这时,译文应该尽可能地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习惯,至于和原文在字面上是否贴近,那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7.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里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早年工书法,师从卫夫人(铄),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  相似文献   

18.
贾文超 《科技文萃》2005,(1):190-191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修禊盛会".与会者当场作诗,王羲之写了一篇序,即<兰亭序>,当时所书的底稿书法精美,便是著名的<兰亭序帖>.后又称之为<兰亭帖>、<兰亭叙>、<禊序>等.  相似文献   

19.
《张翰帖》     
<正>【作品概况】《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欧阳询书,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11行98字。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张翰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被立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七。此帖特点是字体修长,用笔刚劲挺拔,精神外露。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一致,同是以险取胜。  相似文献   

20.
《姨母帖》     
<正>【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姨母很可能是其书法老师卫夫人。此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