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内容,犹如一部内蕴丰富的电影.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也用意象构建诗歌.本文以蒙太奇为中心,以意象为切入点,对诗歌蒙太奇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2):33-34,52
"蒙太奇"技法虽然来源于电影艺术,但是在诗歌写作实践中早已普遍存在,它是实现诗歌意象跳跃性组合的重要写作技法。特别是空间蒙太奇思维使用,对于文本意境的生成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诗歌造境方面出发,具体阐述并列式造境、层递式造境、交错式造境、对比式造境、声画分立式造境等空间蒙太奇的不同造境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中国古典诗词用意象构建诗歌。蒙太奇方式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在新时期,我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的体现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关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诗人约翰·阿什贝利的长诗《蛮荒之海》以巴洛克式宣叙为创作基调,由此营造出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辐射于诗歌的称谓、用典、意象诸方面。巴洛克式宣叙与蒙太奇式手法互为因果,统领全诗,投射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6.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诗人约翰·阿什贝利的长诗《蛮荒之海》以巴洛克式宣叙为创作基调,由此营造出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辐射于诗歌的称谓、用典、意象诸方面。巴洛克式宣叙与蒙太奇式手法互为因果,统领全诗,投射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诗人约翰·阿什贝利的长诗《蛮荒之海》以巴洛克式宣叙为创作基调,由此营造出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辐射于诗歌的称谓、用典、意象诸方面。巴洛克式宣叙与蒙太奇式手法互为因果,统领全诗,投射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美学视觉出发,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将诗歌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意象和移情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必要性。指出在翻译同一作品中,意象和移情论对不同译者会产生不同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常常借助众多的景物意象以含蓄地表达某种感情。这众多的诗景的组合艺术多种多样,与现代电影学中的蒙太奇艺术异曲同工。运用这种艺术可使各种景物意象之间形成连贯、呼应、对比(或反衬)、并列等各种关系,从而建构起蕴含某种诗情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马是历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在唐朝尤其是中晚唐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白居易诗中的马不仅反映了他的行踪经历,更寄托了他对时政人事的诸多复杂情感。他诗中的马十分丰富,名称众多,或多骏或羸弱,或恣肆或悲戚,或急驰或闲行。对这些马意象进行分析,可了解时局兴弊和白居易的处世之道,也可更全面地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所采取的对比、烘托手法,及马意象对诗歌或讽喻、或闲适、或感伤主旨的深化作用,从而以小见大,略窥白居易之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诗歌对比鉴赏题是将两首主旨(或内容)相近或表达技巧相近的诗歌作为鉴赏对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按题干要求,找出对比点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然后依照题目的要求来作答。从历年高考诗词对比鉴赏题的考查点来看,涉及了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于坚的诗歌是在他的诗歌理念观照下的有着统一性的诗歌创作。在对于坚诗歌作出整体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或具有系列性或具有集中性的典型诗歌的细心解读,在与之前朦胧诗派的对比参照之下,可以看出于坚诗歌在诗歌内容、意象、语言、整体风格和他所持有的诗歌理念方面明显地体现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4.
于坚的诗歌是在他的诗歌理念观照下的有着统一性的诗歌创作.在对于坚诗歌作出整体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或具有系列性或具有集中性的典型诗歌的细心解读,在与之前朦胧诗派的对比参照之下,可以看出于坚诗歌在诗歌内容、意象、语言、整体风格和他所持有的诗歌理念方面明显地体现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诗歌审美创造中,诗人将自然的色彩形式赋予诗歌意象,使其构成色彩意象,就能更有力地表达情绪、情感,隐含或折射主体抒情意蕴。各种色彩形式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色彩意象在诗歌中隐含或折射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各呈异采。本主要计论诗人构筑的蓝色意象,以及黄色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范式特征,以期达到从色彩意象抒情的角度认识诗歌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派诗人兼画家、美国先锋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卡明斯创造性地运用视觉艺术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诗行排列、诗形构建和意象组合蒙太奇来强化诗的视觉艺术效果,从而将视觉艺术与诗歌艺术完美结合,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而意象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体,诗人往往借助意象实现抒情。意象图式来源于人们与外界的互动,与诗歌中的意象紧密相连。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对《归园田居》(其三)原诗及其三个译本进行解读,对比分析其中蕴含的意象图式,旨在说明意象图式在解读诗歌及其翻译中的重要性,为解读此诗以及诗歌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鉴赏评价是新课标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意象是后者的基础和指南针.如果鉴赏诗歌的意象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那么其在评价以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也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9.
构成诗歌境界最基本的要素是意象.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全在意象,西方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则为叙述说明的需要服务。有机整合作用、美学控制作用、美感生成作用是意象组合结构的功能效用。本文概括了中西诗境呈现最常见的六种结构模式:点面式、递进/转析式、并正/对比式、发散/聚合式、引中式、连环式。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日记》2014,(2):30-30
正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