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立论于学术生态理论,探讨中国教育学派缺位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提出筹建学派的期望.文章认为,学术原创性不足是中国教育学派缺位的主要原因.此外,文章建议改变以专著论英雄的观念,大力提升论文的价值,突出大师的学派特征,大力促进中国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文化研究--探索教育基本理论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者,是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两条道路。在这两条道路上,教育理论的发展有若干困境。本文假定,所谓“教育的文化研究”是第三条发展道路。以此为前提,本文讨论了文化研究的若干资源,诸如一般文化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理论,毛泽东的文化理论,詹明信的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理论,以教育的文化研究的意义。本文的结论是,教育基本理论的第三条道路,虽然也有不少困难,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芭蕾教育在我国开始全面发展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其早先被国人接受并开始教授时间更久.虽中国芭蕾学派早已提出,但其理论基点与实践成果还有待完善.能否真正被其他学派所接受,笔者认为教育是关键.本文从芭蕾在中国的教育为切入点,分析芭蕾中国教育的形成,以及芭蕾中国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旨在为芭蕾教育进一步发展,被世界认同、具有自己的地位.培养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教育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宋以降的书院教育独树一帜,为我国后来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但在教育理念、培养人才标准、普及大众教育等方面与传统相悖。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书院教育中逐渐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我们通过对不同流派的书院教学(如考亭学派、象山学派、湖湘学派、金华学派等)进行关照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育由李吉林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从"情境教学"探索到"情境教育思想"的提出,进而深入研究"情境课程",聚焦"儿童的情境学习",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中国教育理论学派——"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顾明远主编,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2004,(1):20-22
回顾中国现代教育100年的历程,无不发现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同教育理论的碰撞之中。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往往有几个学派,观点不同,甚至对立,但是通过他们各自的深入研究和相互争论,使教育理论得到全面的发展。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今后少走弯路,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会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从精神分析学家对教育地位的有关看法及其对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启示这两个方面详细阐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蕴涵,并通过对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本身的分析,指出其教育蕴涵的不足之处,这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批判性地总结了19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社会学界兴起的新制度学派的发展轨迹,新制度学派提出三个基本的理论命题:(1)现代教育是伴随世俗个人主义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体,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神话和理性仪式;(2)教育组织是松散联接的系统;(3)现代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对人和知识进行合法化分类。在对经典社会学家韦伯和涂尔干的继承上,新制度学派与美国当时盛行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有明显的差异,认为现代教育不是维持地方国家或者特殊阶层需要的地域性事业,而是超越民族-国家和特殊群体利益的世界性制度。新制度学派对教育社会学的贡献,不只是对教育组织和教育效果的深度理论分析,而且其对教育扩张和课程内容的经验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传统,在问题意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借鉴新制度理论时,必须坚持中国经验本位,避免简单地套用和比附新制度理论,应解释和揭示中国教育经验内隐的深层机制,以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新制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体系严密的教育理论专著,内容精辟、深刻、丰富,字字珠玑,总结了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经验,阐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制度、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等,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本文仅谈谈《学记》的教育思想及笔者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9,(2):F0004-F0004
“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责任岗位:叶澜教授)探索和总结“新基础教育”在当代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尤其是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新文化创建方面的独特经验和创新理论;探索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中国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理论的可能贡献和贡献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寻求什么?教育人本化、生活化教育、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日益淡化。与之相关的教育理论则是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课程论、教育“不教”论,但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还应是以“主知学派”的教学理论为主。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深层次问题问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已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时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问思应试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缺乏和知易行难等表征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一要摆脱教育GDP主义影响,走出教育GDP误区,以质图强,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二要重视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学习、研究、普及教育的基本理论,启动中国学派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工程,形成中国学派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回归教育本身,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做起。  相似文献   

16.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处在渴望富有创造性教育领导的时代,但同时正遭遇“教育领导危机”。加强教育领导理论研究乃是教育变革的深切呼唤,是管理理念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教育领导研究的理论必然。推动教育领导研究的理论建构,凸显教育领导理论的引领价值,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撑,是中国教育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使命。为此,中国教育领导理论研究宜妥善处理理论建构与教育改革实践之间、理论内在发展与国外理论借鉴之间、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关系,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导学派。  相似文献   

18.
建设华夏教育学派,引领世界教育潮流。这是中国教育学人一个多世纪的宏伟理想。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博士一直在教育研究领域孜孜求索,努力探究中国教育问题,为基础教育实践献计献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先后出版了《发展性教学》、《管理心理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教育学》等教育理论著作,对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教育科学出版社又推出了熊教授的另一部力作——《理解教育论》。这是一本胸怀教育理论,着眼基础教育实践,努力创立特色的教育新论。通览全书,深受启发,感慨良多,实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20世纪初西方教育学生主是德国赫收发持学派教育学输入以后才开始的,而中国引进赫尔巴特学派理论则紧日本为媒介进行的,同时,在引进的过程中,国人萌发了结合中国社会和教育实际,探索教育学科学化的良好愿望,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方法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叶,郭秉文、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本文在研究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他们对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成教育学派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