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读解题中常会有一类动态物理题,遇到这一类题,许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更是无从下手,下就一类动态物理题给出特殊解题方法,以供同学们在解题时借鉴。例1甲、乙两列火车,甲车长120m,速度为15m/s,乙车长80m,速度为10m/s。(1)若两车相向行驶,那么甲、乙两车的错车时间是多少?(2)若两车同向行驶,甲车追上乙车后的超车时间是多少?解析本题运用“相对思想方法”解答较为简便。(1)甲、乙两车相向行驶:设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相对速度为15m/s+10m/s,行驶路程为两车长,于是有t1=vs11=1512m0/sm++1800mm/s=8s。(2)甲、…  相似文献   

2.
解题的关键是要挖掘隐含条件。在有些问题中,隐含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对这类习题若不仔细分析物理过程,抓住临界状态的隐含条件,则往往使解题思路陷入困惑。笔者对这类问题粗略地分下面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一、求解两物体间距最大或最小时隐含速度相等 例1 甲车在公路上以速度υ_甲做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甲后面s_0米处乙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求乙车追上甲车前的最大距离。 分析:如果时间足够长,则乙肯定能追上甲,尽管乙是做加速运动,其即时速度未达到甲的速度时,两车距离是逐渐拉大的;当乙的即时速度大于甲时,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当υ_乙=υ_甲时,两车的距离最大。 例2 若乙车做初速度υ_0、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追及和避碰问题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解析法在同一直线上,后面的物体能否追上或者碰撞前面的物体、两物体的最远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状态,通常是在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因此可以先确定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甲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v2=4m/s的初速度、a2=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解析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开始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两车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4.
1.速度-时间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 例1 甲、乙两车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方做加速度为a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在后方做加速度为a2、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讨论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与加速度的关系. 分析 利用v-t图象分析. (1)当a1相似文献   

5.
多次假设     
例甲车以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乙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长为210千米的环形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每当甲车追上乙车一次,甲车减速13,而乙车则增速13。两车在速度刚好相等的时刻,它们各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五届“华杯”赛题)分析与解:在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那一时刻,甲车的速度成为160×(1-13),乙车的速度成为20×(1+13)。仿此推理可知,若设甲车在第n次追上乙车的时刻,两车速度相等,则应为160×(1-13)n=20×(1+13)n或160÷20=(43)n(23)n=2n所以n=3设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用了T1小时,因为甲车比乙车多跑1圈,所以有(160-20)×T1=210,即T1=2…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 ,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 .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 ,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 ,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 ,以致错解 :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 ,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 ,以致难解 .本文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1.比较、鉴别的方法比较、鉴别应用于物理解题中 ,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综合性 ,避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 ,以增强思维的辨析显微能力 .一些问题错解的产生 ,是由于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3,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并匀速行驶。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则经过0.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而行,甲车追上乙车需要几小时? [分析与解]因为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3,所以可把A、B两  相似文献   

8.
在平面向量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实数集中的一些性质在向量中并非成立,有些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实数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知识负迁移,致使解答向量问题常常类比实数问题而出现解题失误.类比“ab=ac(a≠0,a、b、c∈R)b=c”例1(2004年湖北省高考题)已知a、b、c为非零向量,甲:a·b=a·c,乙:b=c,则()(A)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错解:因为a、b、c为非零向量,所以当a·b=a·c时,则有b=c;当b=c时,则有a·b=a·c.故选(C).分析:上述错误原…  相似文献   

9.
合理灵活地运用比的知识,可使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便于我们顺利地分析、解答有关问题。例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要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分析与解:这道题中自始至终讲的是甲、乙、丙三辆汽车所行时间的变化。根据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可知乙40分钟行的路程等于丙50分钟行的路程,乙、丙的时间比为T乙∶T丙=4∶5。乙、丙的速度比为V乙∶V丙=5∶4=…  相似文献   

10.
徐李叶 《现代教学》2010,(11):62-6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决定了解题过程,这也是思维定势不断作用的过程。因此,数学解题思维定势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解题中。  相似文献   

11.
周慧东 《考试周刊》2008,(50):46-47
不少学生平时解题只重解题过程及结果,往往忽略对问题的反思,学生若能在对问题的反思中获取知识,则有助于拓宽思路,防止错解,克服思维定势,同时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全面性,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是初中代数之重点,也是中考之热点.许多同学在解题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重视不够,因而出现错解.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引起同学们注意.一、忽视方程解的定义例1若关于x的方程x2-4x+c=0有一个根是2,则c的值是___.错解有的同学一看到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就想到Δ=0,于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不少老师抱怨 ,学生解题能力差 ,常常是“望题兴叹”、“眼高手低”、“一望就会 ,一动就错”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 ,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进行分析 ,认为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存在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 ,缺乏情感交流、缺乏评价意识、缺乏反思意识而引起的思维障碍 ,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原因 ,并设计了一些对策 ,以求教于同行 .1 解题中常见思维障碍1 1 思维定势障碍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但总体来说易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因而面对新的问题情境 ,因循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 ,使…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指思考同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是对思维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简单地说,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用相同的方式解答的问题越多,定势的影响就越大。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受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凭着经验或感觉,盲目快速地解题。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有时也会把学生往“歧路”上引,稍不注意就掉入“陷阱”。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审题,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一、高二课程较紧,复习的时间少,课改后数学知识又分为不同的模块,数学知识较为分散,这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的解题错误有许多。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正解与错解,帮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情景相似题是指物理题的组织结构、外形表现和物理环境大部分相同或整体上相似。解题者处理这类问题,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会不加审视,而把与已知情景相似题的解题方法、分析思路、处理手段机械地迁移过来而导致问题错解。  相似文献   

18.
<正> 解题思维定势具体地说是指已习得的知识而造成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倾向性,它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题。情境不变,定势能使学生提高解题速度;一旦情境发生变化,思维定势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法解题,还会大大影响解题的准确性,不利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后者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一、引入有一道题:甲、乙二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甲的速度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解:设乙跑x圈后甲超乙一圈得方程400x/4=400(x 1)/6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学的题目,需要注意题解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例如在高中物理中有一道题,题目是甲、乙两车沿互相垂直的轨道向其交点运动,甲车距离交点16m,以2m/s的初速度、1m/s~2的加速度向交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离交点12m,以7m/s的速度向交点匀速运动,为避免相碰,乙车进行刹车,让甲车先通过交点,乙车刹率时加速度至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