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是中国传统戏曲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戏曲综合网站、专门戏种网站、戏曲论坛、博客和其他网站中的戏曲页面中,戏曲的网络传播具有方式多样、资源丰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戏曲的网络传播应着力于形成自身特色、加强网站合作、开发新的戏曲领域和培养新的受众。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活动的文化性更加突出,独具特色的河南戏曲文化是河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述戏曲、河南戏曲文化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河南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实现"两个转变"和一个"结合",开发专项产品,修建河南戏曲文化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一种文化艺术,是我国传承多年的文化财富。随着各种流行音乐的盛行,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弱,使得学校戏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戏曲艺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感受祖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应加强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戏曲,提高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课中戏曲艺术教学的具体开展,以提高戏曲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戏曲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中加强戏曲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当前的戏曲通识教育课堂多以介绍骨子老戏和严肃的新编戏为主,应有意识地引入娱乐化戏曲创编案例,使学生看到戏曲在当下的活力,进而生起亲近传统戏曲之心。将娱乐化戏曲创编案例中的武侠戏、宫斗戏、科学戏引入戏曲通识教育,改变了原有的课堂引入方式和呈现样态,可以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演剧艺术-戏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观众的流失和演出市场的萎缩.随着戏曲观演双方的互动,戏曲原有的功能价值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经济因素的介入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面对新兴的观众阶层和观众心理的多维变化,戏曲艺术和戏曲演出应适应当下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适"度"地改变其演剧形式在基本保持民族演剧艺术特征的前提下,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编、创、演的具体运作.民族传统演剧艺术产业化是摆脱"戏曲危机"的现实选择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刘廷玑的戏曲理论散见于《在园杂志》中,主要包括戏曲创作论、戏曲源流论、戏曲表演论及戏曲人物论。他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戏曲文辞风格、曲学渊源、舞蹈表演及人物个性化,并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提出应尊重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及填词,不必拘于固定格式。他认为戏曲表演在于"传情"、"求似",关于戏剧人物塑造应有"轻重区别之权",要求全面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其个性等的阐述,均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是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因而语文教学对戏曲的传承义不容辞。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关于戏曲文学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代高中生对戏曲并不感兴趣。那么语文老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呢?笔者有些仍不成熟的思考,现与各位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戏曲类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高端戏曲艺术人才,是艺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为了应对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院校戏曲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价值引领,把思政教育融入戏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严把招生关,培养有真才实学的高端戏曲艺术人才;重视地方戏剧种人才培养,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刘咸炘是清末民初蜀中知名学者,只因终身未出巴蜀,又英年早逝,以致珠沉大泽,光华未显。刘咸炘论戏曲,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中国传统戏曲本位,形成了以教化为中心的戏曲观。他指明戏曲直承乐教而来,以“广博易良”为文体特征,应发挥教化之用。在对戏曲结构的认识上,他吸收李渔、吴梅等人的曲论思想,论及繁简、虚实两个方面,提出戏曲结构应“精而短”,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以情义为根,有益教化。对于传统戏曲一味追求“大团圆”结局的窠臼,他指出要返回中国传统语境中寻求破解之法。戏曲语言要讲求本色,以“妥溜”“切隽”为重,亦统合于“广博易良”之中。他的戏曲观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人对待戏曲所持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0.
【单元导航】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本单元学习重点为鉴赏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注意戏曲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应把握曲词通俗、多用口语的特点,诗化语言中具有的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地方戏曲是一种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的文化样式。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优秀文化传播、农民文化娱乐、地方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建设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认识不到位,相关体制不完善,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问题多多。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戏曲演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监管,使戏曲能够有充足的展示空间和平台;进行管理改革,实行政府买单企业演出的服务新模式;注重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和地方戏曲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全国戏曲演出的现状来看,进入剧场看戏的观众相对较少。但多样的演出形式及欣赏趣味,使得戏曲仍拥有庞大的潜在观众群。若要在产业化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推行戏曲改革,首先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观众群进行分类,制定措施,直面市场,在发展中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的戏曲观众。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各类戏曲赛事活动的开展,对不断提高戏曲艺术质量,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一项打造舞台艺术国家形象的战略性措施,必将为不断催生戏曲精品力作,推动戏曲现代化进程发生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就在我们努力打造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之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曲作为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延伸的一门选修课,在各高校教学中基本等同于诗歌、小说等,只重视戏曲文本的内容,忽略戏曲作为综合艺术中的其它内容,这样的教学与戏曲的本质相悖离。因而,地方性院校戏曲教学在注重其综合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其地方性。  相似文献   

15.
闵永军 《天中学刊》2011,26(6):55-57
明代前期的戏曲理论,在批评倾向上主张戏曲应具有道德教化色彩,伦理教化功能;在戏曲政策上规定了“义夫节妇”的演剧方向。藩王重臣论曲时提出了“有裨世教”的主张,一些丈人论曲也表现出道德教化的倾向。戏曲理论教化色彩的浓厚与思想界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氛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打金枝》中皇后的原型进行了史料考述,重点分析其在戏曲故事中的形象,发掘戏曲人物对现代观众的教化意义,启发现代家长在面对和干预儿女家庭矛盾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让古老的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了解戏曲艺术、传承戏曲文化,各地普遍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各地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安排专项保障资金、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并为学生安排演出剧目。这对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但从实践来看,戏曲进校园活动还存在学生戏曲知识储备不足,进校园演出剧目不够丰富,在校学生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完善制度、选准内容、加强互动等方式来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以确保戏曲进校园活动贴近实际、广受欢迎,实现实施素质教育、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闽南民间戏曲许多类别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地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实现闽南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课程予以丰富和拓展。闽南民间戏曲在语言、乐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教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应予以灵活应用。通过研究闽南民间戏曲音乐概况,结合其与当前院校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与不足,详细分析闽南民歌戏曲的有效教学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各试点中小学的戏曲教育刚刚起步的现状,若要解决中小学戏曲师资问题,尚需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来源地"——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入手来寻求解决途径,应逐渐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有课程体系的音乐理论、音乐表演、作曲技术、基础音乐素质、艺术实践五个教学板块中渗透戏曲教育,以在大学阶段为那些将来的基层音乐教师打下较为全面的戏曲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戏曲文学作品《西厢记》的学习 ,我们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要重视单部戏曲的语言文本和作品内涵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整体的发展和特点 ,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掌握《西厢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整体“面”的学习 ,构筑戏曲史和戏曲艺术的基本轮廓整体“面”的学习 ,就是要把握戏曲文学的共性特征 ,对古代戏曲的源流、结构、语言、舞台及音乐等进行一个总的了解 ,以确立戏曲史和戏曲艺术的基本轮廓。就《西厢记》而言 ,理顺理清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是一个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