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相似文献   

2.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相似文献   

3.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4.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才“积累”时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7年,陈景润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住房紧张,他和其他三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搬进新房的第二天,累了一天的室友纷纷入睡,只有陈景润还在演算数学题。夜深了,有人忍不住催他说:“小陈,明天再干吧!”陈景润嘴上答应着,但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过了几天,室友对陈景润夜里开灯工作影响他们休息提了意见。对此,陈景润感到既抱歉又苦恼。他感到自己的时间怎样抓紧都不够用。可是,怎样做才能既在深夜里工作又不打扰别人呢?想了几天,陈景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原来,陈景润发现楼下有一个废弃的厕所,…  相似文献   

6.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对数字和演算很感兴趣,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咬紧牙关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陈景润长得瘦小,可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有一段时间,母亲发现陈景润不像以前那样一回家就看书或者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下滑了很多。母亲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夫人由昆最了解陈景润,她说:他就是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成果是用命换来的。李小凝秘书说,陈景润长期加班加点工作,从不注意保养自己。他部是晚上一、二点才睡,而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李小凝这样评价陈景润:“他是个奇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人会累么?由昆女士很平淡地说:“他习惯了。”记者特别翻阅了以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那里,记者看到了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1965年,陈景润首次达到(1+2),写出了厚达200多页的长篇论文。数学家闵嗣鹤仔细阅读后,肯定了他的证明,对他说:“国外证明(1+3)…  相似文献   

8.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他把2000多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同他在读书、研究中的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陈景润在中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19日,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与世长辞了.数学天空上这颗光芒耀眼的灿烂明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瞬时无影无踪. 陈景润的出现是在我国经历磨难的“文革”十年之后,百废待兴,科教复苏,好象在黯淡了很久的天空升起的一颗耀眼的巨星,它发出的奇光异彩照亮了那个时代青年前进的路.今天,在那个时代成长的孩子或者走过来的人,在陈景润传奇式精神鼓舞下,很多人已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光辉卓越的贡献.当他们  相似文献   

10.
陈景润走了     
昨天,我们把一束洁白的玫瑰捧到陈景润的遗像前,63朵白玫瑰,用以缅怀他63年全力以赴的生命。照片安放在陈家的客厅,小小的客厅已经被布置成灵堂,21日清晨,前来慰问和悼念的人络绎不绝,有老领导,有陈景润多年的中科院数学所的同事,有刚刚从福建老家赶来的他的亲人,还有许多敬仰他的晚辈。窗外春雨绵绵,遗像中的陈景润微笑着面对大家,此刻,他可以安息了。患帕金森氏综合症长期住院的陈景润,今年年初因肺炎并发症病情加重,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3岁。陈景润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感…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19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的创始人陈景润教授(1933~1996)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 陈景润是福州市人,13岁那年,母亲去世,这使他较早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在福州英华书院读高二时,班上来了一位沈元老师,沈老师知识  相似文献   

12.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儿子对人类有伟大贡献。陈景润也望子成龙。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3.
陈景润(1933-1996),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  相似文献   

14.
当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问世之后,世界上关于陈景润的报道时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都交给了祖国交给了数学的伟大的数学家,现在情形怎么样了? 目击者告诉人们一些来知的情形 陈景润真格儿病了,他的处境让人揪心。 陈景润的病要从10多年前说起。那次车祸对于这位著名的数学家来说,是一次无情的灾难。那次他到书店买书,一位急着赶路的小伙子没扶稳自行车,将他给撞了个着实。一呼拉陈景润被撞得后脑  相似文献   

15.
陈景润教子     
陈景润与女军医由昆自由恋爱结婚。婚后他们有了独生子陈由伟。陈景润中年得子,对儿子疼爱得连他夫人由昆也感到“父爱超过母爱”。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取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取其将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和一切尽职的父亲一样,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培养他的思维方法更带有个性。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儿子周岁时,他夫人山昆买来了电动玩具给儿子玩。陈山伟天生聪明,他每当拿到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由昆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微笑     
在数论领域建树卓著的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积劳成疾,3月19日与世长辞了。在这人们无限惋惜悲痛的时刻,陈景润生前住院时送给医护人员的照片上,留下了他——  相似文献   

17.
陈景润逸事     
陈景润学习起来常常忘记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午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以为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跑到理发店去了.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启蒙》2009,(9):42-43
影响终生的恩师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但他十分勤奋努力,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解放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  相似文献   

19.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塑造的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公式:数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缺少感情和乐趣的书呆子。许多见过张伟平的人都说他不太像数学家。同样对陈景润十分崇敬的张伟平说:“陈景润的年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今天如果再用徐迟报道里的一些描述想象数学家,将是很大的误导。”作为一位新生代数学家,张伟平的生活既单一、自然,也真实、现代;他的工作既充满了紧张和刻苦,也充满了快乐和丰收。他热爱数学,已经将数学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同样热爱文学和电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我们全所同仁为失去一位杰出的同事和朋友,为我国失去一位科研功臣而万分痛惜。一1957年,我所老所长、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远见卓识,把陈景润调来数学所,并引导他迈进数论研究的前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陈景润对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探究。他在华林问题、圆内和球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孪生素数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独立地获得了十几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