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玛宪法作为一部民主性律法,有其不可否定的历史作用,但魏玛宪法也存在体制性弊端。魏 玛宪法中的双首长制造成总统权力扩张,议会政治难以运行;其比例代表制助长了小党的生存和发展,推动 了纳粹党的发展壮大;另外,赋予总统紧急处分权也导致希特勒纳粹独裁有机可乘。这些体制性弊端一步步 侵蚀了魏玛共和的根基,它客观上助长了纳粹独裁,也使自己最终葬送于纳粹独裁之手。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课堂调研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时,我们发现这样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非常重视教材上呈现的知识,对教材上的内容不分轻重、面面俱到,课堂上老师讲得多,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活动的空间不够,与课改期望达到的目标相差较远。为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界定了宪法地位和自由两概念之后,从宪法的制定、宪法文本、宪法制度及宪法运行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宪法地位和自由的内在关系,指出宪法不仅要确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而且还要切实地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权利和自由保障得愈充分,宪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愈高。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文明面临危机。在德意志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化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量被译介;中国文化成为德国文学家的创作源泉;老庄学说风行一时;宣传东亚和中国文化的刊物和组织纷纷涌现,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著作。"借东方之智慧,释西方之焦虑",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热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魏玛政府积极建立针对失业者的保障机制。以1927年《劳动介绍与失业保险法》为界标,魏玛德国经历了以"救济"为核心和以"保险"为核心的两个失业保障机制阶段。在大萧条的背景之下,整个失业保障机制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6.
1925年宪草是北洋军阀最后炮制的未及颁行的一部宪法文件,是段祺瑞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又与地方妥协的结果.由于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这部宪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大军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也蕴含了一定的现代宪政的精义.  相似文献   

7.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无论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方式解释宪法的社会基础和活动空间亦即其面临的现实动力和压力方面,还是解释的运作方式和实际表现亦即其个案和附带性质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宪法司法解释得以规范和奏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我国几个效力不同、功能各异和相对独立的宪法解释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宪法解释体制中符合司法的特性及其依附的政治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之国家不重视教育者实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亦不例外,民国时期各政府以法律、法规等多层面、多形式维护和促进中国教育之发展,便是最好的例证。中华之崛起,根本在文化,实践靠教育。如何从法学的角度分析解读教育值得学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宪政建设几乎同时发轫,但两国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逐渐分离:一个通过革命建立了共和国,一个则通过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在同样是皇权思想长愈千年的国家建设宪政,无论哪条路都意味着对君权的挑战,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日本明治宪法在制定及实施的过程中,在此问题上也非无忧,中间有几次反复,最后的反动将日本带入了战争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1.
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将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纳入司法权范畴。宪法的司法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我国宪法发展的趋势。然而,宪法司法化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从规制方式、规制模式到监督主体等的转换是宪法司法化的重要途径,并基于此对宪法规则作重新构设,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