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矣,乐矣!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苦有乐。我在从事专职通讯工作近年的实践中,就有这个体会:这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说其苦,是因为一篇报道的完成要吃几道苦,要历经采访的劳顿之苦,写作的费神之苦,还有发表前的苦盼、石沉大海的失落感苦,这些倘不必赘言的话,那么,往往还要历经不被人理解的苦,这可谓苦中之苦。笔者  相似文献   

2.
近期,笔者看了某卫视的一期益智答题节目,看完之后却感觉与"益智"关系不大。整场节目以主持人插科打诨、自娱自乐、嘲弄嘉宾来制造笑点,虽然气氛异常热烈,但"普及知识、启发智力"的元素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栏目内容与定位可谓相去甚远。类似的现象,不止是此一家一期  相似文献   

3.
一叶 《声屏世界》2014,(5):72-72
前不久,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看标题就令人瞩目:“病人因欠五万手术费,颅骨被取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也太不把患者的健康当回事了吧!所以,好多人还没看文章。光一看题目,就已经义愤填膺了。然而,这篇由记者刘广超采写发在《大河报》上的报道.原本用的是一个很平实的标题。“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  相似文献   

4.
假如有这样一封信: ××同志:应当指出,我已經很久沒有写信給你。工作太忙,你是应当同时又可以理解的。我这次写信給你,就毫无疑問給我們恢复通信創造了有利条件。希望为完成这項任务而奋斗。我期待你回信的殷切之情,是无論怎样估計也不会过高的。一望而知这信是杜撰的,因为誰也不会用这种腔調写信;这信的言辞也是故意渲染的,为的是使讀者看到舞文弄墨的可笑。值得深思的正在这里,为什么人們經常会用这样的語調作文章,却不会用来写信呢?  相似文献   

5.
9月 11日天刚亮, 5辆满载着草料的农用车开进南江县小河乡黄金村村口,还在睡梦中的人们被一阵汽笛声和“收草”的吆喝声吵醒, 5辆农用车很快被背着背篼,手提绳索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多少钱一公斤 ?”“一角钱一公斤。”   5名车老板从车上抬下一架磅秤,开始收草。不到一个小时,车上已经装满了一人多高的各类草料。车老板来自川陕畜牧出口有限公司,是南江小河招商引资由浙江老板兴办的私营独资企业,主要以肉牛养殖为主。“公司每天需要草料 3吨多,主要在附近的村民中收购。”车老板说。   “今年政府叫我们退耕还草…  相似文献   

6.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有一段借古人行事以明志的文字。其辞曰:"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相似文献   

7.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8.
释“范”     
张春秀 《兰台世界》2016,(3):157-158
文章梳理了范、範、笵三个字的意义,指出了现在的简化字"范"承担的意义其实是三个不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释“玄武”     
玄武的自然本象应该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龟甲类动物,俗称龟蛇,以其象形于北方星宿的排列,古人便将北方星宿命名为玄武,并作为四象之一。由于玄武的名称、形象及其文化意义一直以来还欠明确和一致,加之玄武作为物种的自古稀见,造成人们对玄武名义的迷惑,出现了对玄武的莫衷一是的解释,因此,本文旨在利用文献记载以及文物遗存中所见玄武图案,对玄武形象的演化及其寓意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0.
释“齐气”     
一曹丕《典论·论文》(《文选》卷五十二)云: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踽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骤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单位的“笔杆子”写完稿给领导审阅后,便在自己的名字前署上领导的名字,尽管这位领导只是改了几句话,甚至全文未动,却成了第一撰稿人.有的干脆把按领导意图写出的稿子“让”给领导,只署领导的名字,自己甘当“无名英雄”.于是,稿件一发表,领导脸上有“光”,“奉献者”自然也得到了领导的“器重”.  相似文献   

12.
吴军 《声屏世界》2006,(12):66-66
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在狂风暴雨中,右手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左手拿着话筒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画面“动人心魄”。让人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却非常稳定,甚至镜头上连一滴水珠都看不见。后来跟几位同学谈及此事,看过这条新闻的大都表示非常反感。为什么?传媒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充当环境的守望者,进而让人们充分了解环境信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对传媒就有明显的“异常依赖”,他们既希望快速获知相…  相似文献   

13.
报刊征订大战年年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报刊要生存、发展,参与这种“大战”倒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报刊凭借自身的某些“优势”,搞“摊派式”征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名读者,我盼望今后,这种征订方式少之又少。而广大读者、尤其是那些将会受到“摊派”的单位,更应打消顾虑,共同、坚决地抑制这种报刊发行中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4.
最近,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的“大谣”纷纷被抓,引人关注。谣言制造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水军来培植“非理性”的土壤,让网络失去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理智、理性。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阅读新闻时,发现许多新闻作品的署名就像“糖葫芦”一样,作者名一串一串的。千字以上的大篇幅通讯如此,一百多字的短消息如此,言论稿也如此,就是图片新闻,有时也挂着两三个人的名字,不由让人十分诧异。  相似文献   

16.
《一妇女四楼坠地无恙》、《五龄童三楼坠地,苏醒后安然无恙》、《9岁男孩跳下6楼寻母,经医生检查安然无恙》、《九旬老太跳楼,竟然安然无恙》、《五龄童六楼坠下竟无恙》、《善良小保姆舍身救幼儿,从七楼坠地侥幸无恙》…… 这是江苏省一家晚报1994年3月至9月发表的“坠楼新闻”的标题。 粗粗查看,这家晚报近年时“坠楼新闻”非常热衷,仅在其头版就先后刊出10多条。而且有越来越热衷的趋向。如上所述,平均每月已达一篇。 事实上,如此爆炒“坠楼新闻”现象,在其他晚报,特别是一些擅长猎奇的小报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仿佛当今的孩子都铜头铁脑袋,就是摔不坏,  相似文献   

17.
18.
“有偿新闻”的危害大抵已经有目共睹.不然我们的“老记”们就不会把它当做职业道德的好坏来衡量、但眼下“有偿新闻”是否有所收敛,我看不能过于乐观.至少,“有奖新闻”之类的变相“有偿新闻”,在我们不少行业和不少部门还颇有市场,其同样影响舆论导向的客观公正.只不过,“有偿新闻”是新闻单位的“杰作”,“有奖新闻”是被报道单位的“创意”.  相似文献   

19.
本栏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欢迎读者参与争鸣。 什么是“保驾护航”?凡是在法院工作的人,尤其是负点什么责任的领导,大概没有不知道的。实践中,每当法院判决有不合政府意向之虞时,党政领导常常会找来法院的负责同志,语重心长但却不容置辩地告诫:法院要为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20.
历代学者对于《史记·货殖列传》开篇"塗民耳目"这一重要用词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本文首先通过探究汉代其他文献中"塗民耳目"一词的意义来考察学者们的意见是否具有历史依据,再比较道法两家政治思想之异同,说明为何"塗民耳目"一词在历史上能够适用于此两种迥然有别的思想语境,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的结论以及《货殖列传》之行文为"塗民耳目"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与作用提出一种更为恰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