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读"教学法源自我国古代,小学名师陈琴的《"素读"经典》正式将"素读"教学引入语文课堂。在课程改革"加重"阅读量的今天,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将以经典素读进入小学课堂为借鉴,初步探究经典素读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经典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在《人民教育》(2007年21期)上以《"素读"经典》为题,撰文论述了现代"素读"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这里,我们将现代"素读"的范围扩容至教材中所有的教学文本,不仅仅是面对选用在教材中的中外经典作品,更多是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素读,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的纯粹的读。现代素读,指的是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的阅读方法。语文素读教学,是指将现代"素读"的理念创造性地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素读",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实施的是一种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纯粹的"私塾式"的阅读方法,它以原始式的积累为主要特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记住了多少、能够运用到什么程度。剔除糟粕,我们将"素读"的读书思想和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是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兴趣缺少。提倡"素读",可夯实学生的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目前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及学生在该方面面临的困境,重温"素读"这一经典读书法,解决学生背诵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素像"习见于敦煌文献。有学者将部分"素像"释为"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通过考察相关例证,该释义有误。敦煌文献中的"素书"谓"写在白绢上的书籍,经书","素像"皆当读为"塑像"。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的精神食粮.本文提倡的古诗词“素读”,指的是不追求深 刻的理解,只是朗朗诵读,将所读的内容烂熟于心,直至脱口而出.本文试着从依场景素读、学捧哏素读、加衬词素读、 唱歌般素读、用方言素读五个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满怀情趣地去触摸,去品味古诗词.  相似文献   

8.
"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文章作品内在蕴涵的阅读方式."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是素读教学的"双线"结构,素读教学中的"问题"艺术集中体现在"真"问题、"主"问题和"高"问题三重境界上,素读教学的教读要遵循能级相应与适度超前原则,基本方法是随机指点和适当鼓励.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一直是阅读教学的追求。虽然我们做了各种尝试,但学生的"主人"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让孩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素读,真正实现了学生"自我阅读",落实了学生的"主人"地位。阅读课堂中的"素读"符合陈琴的"素读理论"等普适性理论。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从"自由诵读"到"边读边想"、从"圈圈点点"到"批批注注"、从"自我传达"到"交流互动"、从"审视质疑"到"个性张扬"等阅读实践中走一个来回。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素读"模式,乃是过去私塾先生所惯常采用的文章学习方法。此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无须让学生先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精深领悟,而是在私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随之对文章内容进行诵读,最终将文中的全部文字熟记直到能够出口成章的程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素读"这一模式,以提升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一堂示范课为例,简要梳理整本书阅读中涉及的"单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求同"阅读与"寻异"阅读、"素读""他读"与"我读"三种基本关系,并尝试从这三种关系的平衡、兼合、互补等角度,探究整本书阅读质量提升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绵延发展千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人独特思想和聪明才智。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古诗文教学是重点,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古诗文记忆效果不佳,难以有效提升古诗文阅读质量及学生的审美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要重视"素读"。"素读"就是反复诵读,烂熟于心。本文就初中古诗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专家言:"语文教学要有效弥补教材阅读与单元习作严重割裂的缺陷,巧妙地架设起课内外读写的桥梁。"[1]的确,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的,读是由外到内的理解和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理解和表达,读是写的基础。离开了扎扎实实的读,就谈不到"货真价实"的写;离开了有滋有味的读,"写"也就变成空中楼阁;离开了真正意义上的读得熟,读得深,读得透,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吾手写吾心"。因而,要从"语言、技法、素  相似文献   

15.
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诗歌内在蕴意。立足于诗歌的整体,揣摩细部,读懂诗家语,即巧读之后素读,是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读是语言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应汲取古典语言的精髓,借鉴传统语言教学的经验,将"读"贯穿到我们的实践之中.在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上下工夫.依据阅读认知的心理经历,这个"精读"过程依次包括五种功能的"读",分别为:辨识性的读、提要性的读、体悟性的读、表现性的读、欣赏性的读.我们应根据课文特征,正确选择读的方法,使"读"在范文教学中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17.
窦瑾 《物理教师》2015,36(2):30-32
"用教科书教"首先要解决"读"教科书的问题.读懂、读透和读活是"读"教科书必须经过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开展中华经典教育,是针对近年来中华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由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三联动"是指以大学为引领,将大、中、小学的中华经典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之产生良性互动,形成一体化、阶梯式的实践教育体系。"两结合"是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的结合。"多样态"是指开发"素读"法、"微悦读"等一系列中华经典教育的实践方式。按照"为何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与"读的效果如何"的基本思路,从中华经典教育的理念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几个方面全面阐释"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中华经典教育实践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