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咸炘《诗系》一文是他诗学思想的主要体现。《诗系》是根据钟嵘《诗品》溯源法,对汉至唐期间近一百位诗人进行评论,并将遴选出的诗人分别溯源于《颂》《小雅》《国风》和《楚辞》系。《诗系》溯流别的创作方法直承钟嵘《诗品》;对遴选出诗人的评价体系则来自王闿运的《八代诗选》和宋育仁的《三唐诗品》;强调《风》系的美刺作用,则是源于章学诚倡导诗歌抒发情感应该合乎封建道德教化规范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2.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杜甫《病马》一诗的分析,指出《病马》一诗是名言马之病而实喻诗人之辛酸艰辛,并认为由《病马》一诗可以看出诗人对唐王朝的怨愤之情,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5.
从出版角度梳理了《诗创造》到《中国新诗》的过程,借以探求"九叶派"的形成原因:《诗创造》团结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诗坛大部分诗人,孕育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诗人群。诗创造社编辑出版的《创造诗丛》是现实主义诗人群占主体,继之的《森林诗丛》则是现代主义诗人群占绝大多数,而《中国新诗》的创刊则标志着现代主义新诗派(也称"九叶派")的独舞。  相似文献   

6.
《天韵阁诗存》是清代女性诗人黄箴的作品,黄箴作为清代杰出的女性诗人,被冠以"才情清绝"的美誉。《天韵阁诗存》中展现出诗人内心多愁善感、闺中的相思离愁、身世的自顾自怜,这些均是诗人主观意识的自然流露。《天韵阁诗存》保留至今,为女性诗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韩诗外传》和汉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孔孟时代,《诗》已被看作周王朝时代的经典文献,《诗》不是诗,故《诗》亡而《春秋》作,嗣后没有《诗》和诗人。屈原等人得诗人之心,无诗道和王者之迹,因此是辞人,宋玉至汉无诗人之心因此作品叫做赋。汉代为了与周比隆,因周而治,故取经营常道的周代典秉为经,《诗》关王道,故为六经之首。又为了约束丰沛集团和开国功臣,汉代逐渐加强帝制,以礼治国。因此,为汉代政权服务的用《诗》解《诗》人被列为学官,但由于后代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故学官三家皆失传。外传突出地强调了礼的作用,礼是核心。乐是从属于礼的教化工具,所以礼乐并称,但礼乐又要适时而变,因时而用。在天人关系上,外传强调人力、民力的作用,全书带有资政美刺的深刻包含,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外传在某种意义上对先秦的文化进行了综结性分析,因此很多观点具有科学性,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外传体现了汉代学官传《诗》的大《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篇课文中,并被重新命名为《草》,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3年面世的《全元诗》著录元代诗人近五千位,集中呈现出了元诗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地方志等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诗作者未被著录,已著录作者亦有漏收之诗。通过以《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影印明弘治版《吴江志》为样本进行调查,可辑录《全元诗》已著录作者6人,佚诗18首,未著录作者13人,佚诗19首,并对作者生平及诗歌相关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0.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的情感指向,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以文学为途径来诠释《诗经》诗教思想的完整的《诗》学体系,体现出文学与经学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学史上,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长时期的质疑、抵制,有时甚至是蛮横恶毒的攻击。本文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梳理,从三个历史阶段出发解读了诗与其它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并着重评析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学论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西德尼的《诗辩》,雪莱的《为诗辩护》。  相似文献   

12.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是我国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言志诗。(《诗经》中的咏物只是比兴手法,如《硕鼠》,以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喻统治者。)可惜,它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诗最能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伟大抱负,是诗人独有的人格扭力及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展现。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早期作品,袁梅、赵速夫等先生持此说法。另一种认为晚期作品,清代落骥说:“殆已近死者之音也。”①我认为,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绪可看出:此诗无悲愤消极之心情,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为主。而且,赵逸夫先生考证出《…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诗论》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以"情志"为基础说诗的阐释精神基本上被汉儒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政治伦理意义的发掘。《毛诗序》说诗基本上忽略了诗人个体情志,而着意追求诗歌背后所负载的历史沉淀,以求施用于政治。又因二者同为解《诗》之作,前已论及二者思想上的渊源,那么由具体窥见一般,可看到《诗论》与《毛诗序》的不同。一、入《诗》之内与出《诗》之外——指向的不同《孔子诗论》论诗注重《诗》的思想内涵,也有对诗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两首》包括《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息,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这一胜利喜讯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胡冰 《老年教育》2010,(6):38-38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即《人面桃花》)一诗,可谓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关于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似文献   

16.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争伟 《文教资料》2010,(22):24-25
在威廉·布莱克的《羔羊》与《老虎》诗中,有着十分明显修辞问句,这些问句与基督教颇有渊源,有的还难以定论,它们展示了诗人世界观从一元到二元化的两种状态或阶段。在诗中诗人还采用了不同的角度和写作技巧,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张伟光 《阅读与鉴赏》2009,(11):41-41,40
薛涛的《十离诗》历来被认为是诗意乞怜、诗格卑下之作。但联系诗人的特殊经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薛涛虽然身份特殊,处境独特,却没有被命运击败。在《十离诗》的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出了她对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诗人奥登对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马来亚》是杜运燮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首描写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该诗在叙述角度、诗歌结构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借鉴了奥登的《西班牙,1937》,客观地呈现了正发生的政治事件,智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重大事件的思索和情感,加强了对新诗艺术深度的探索。《马来亚》一诗表达政治和情感的方式,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