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文章最先和读者见面的是题目.题目定得好,可以吸引人,使文章增色生辉.所以,我们写文章,要力求做到有一个好题目.一要给文章定一个好题目,首先要弄清主题、题材、体裁和题目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主题是反映在文章中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基本观点,题材是表达主题的材料,体裁是文章的样式,题目是文章的命名.这四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不同的分工,又互相密切地联系着.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题目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如论说文《为人民服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记叙文《严守纪律的战士》、《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等.同一主题,同一题材可以冠以不同的题目.比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从比较中鉴赏,从比较中领悟,从比较中学到真正的写作本领。一、相同事物不同主题的比较教《春蚕》一课时,为了讲清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这一道理,就拿从报刊上找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与之比较。前  相似文献   

3.
写作前的构思工作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斟酌主题表现的方法。同一题材 ,立意相同 ,表现方法不同 ,那么主题表现的深度、文章的感染力也常常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立意和题材确定之后 ,主题表现的方法是否恰当、新鲜 ,就成为构思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在中学语文课文中主题表现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直取法。指就客观事物本身 ,从正面直接表现主题。这种方法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地开掘思想实质 ,是一种很有力的主题表现方法。例如 :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 ,开头就明确提出十分怀念在延安使用的一辆纺车 ,然后就层层深入地抒…  相似文献   

4.
《柏林之围》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名作.这篇名作自选入中学课本以来,讨论热烈,但作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从背景、人物、技法等角度去探讨,也可以从题材的角度去探讨.因为题材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写到作品中去的材料,它是作家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用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不妨从《柏林之围》的题材,来看看《柏林之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病情和战报《柏林之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已八十的法国老军人儒夫上校患病的故事,普法战争复杂而广阔的宏大图景是在病房里展现出来的.小说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年》、《年味正浓》两篇小说比较分析,简要阐明相同点如都以春节为创作题材,都借孩子视角观察认识事物,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等。着重分析其不同点:作品思想内涵的侧重点不同,《大年》反映人们乐观、向上以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揭示年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年味正浓》着重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困顿、无奈,艰辛的生存状况;情节繁简不同;语言特色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7.
《创业史》和《大漠祭》是西部作家在不同时期反映中国西部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就两部小说在创作意图和主题、人物形象刻画、理与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 ,同是农村题材 ,同是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由于作家所处时代和文学观等方面的差异 ,则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学景观 ,《大漠祭》较之《创业史》更能显示出生活的本质真实和文学的本体特征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编者:同学们在作文时,有时遇到的题目较大(大主题),让人无从下手.这时,化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立意,即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作文构思的一种方式.它主要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表现的却是重大主题,阐发的是深刻道理.也就是说,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根据题材内涵的不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以小事件阐述大道理 这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来阐述一个大的、引人深思的事理.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导读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基础,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是我们利用已有的表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首先,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客观形象,我们可以从自然景物和生活题材入手,借助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展开类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以获得形象化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据此制定的作文评分标准,以鼓励创新为原则,对内容深刻独到、表达有创意、富有文采的作文给以较高评价。本文试图从主题、内容、形式和语言几个方面对话题作文的创新问题进行探索。一、主题的创新主题的创新亦即立意新,它要求立意不落俗套,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表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意味。譬如:以“雪”为话题的作文,绝大部分学生的立意是赞美雪的纯洁无瑕,或赞美瑞雪泽被万物,“大公无私”为人类造福。这类立…  相似文献   

11.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这一标志或表现于形态、结构、功能,或表现于性质、成因、规律,或表现于操作步骤、方法、演变过程等,我们都应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搞清说明的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点。具体地说,找“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找关键句。如《苏州园林》和《个园》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都以19世纪英美中产阶级生活为题材,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从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出发,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发现两部作品的相同主题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人类文化的类同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比较”是一种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异同或优劣的方法。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和概括”的桥梁。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觉地获取准确的知识,并从而掌握知识的规律。训练学生学会“比较”,在语文教学中天地广阔。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进行字词比较、题材比较、文体比较、主题比较、史实比较、形象比较、手法比较、综合比较。从训练的方式、方法上来看,可  相似文献   

14.
家庭叙事一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传统,表现在影视艺术中则是家庭剧在全球的流行.本文选取中美两国较有代表性的以现代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绝望的主妇》和《婚姻保卫战》,分别从故事主题、人物塑造以及叙事元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美国家庭剧呈现出现实风格而中国家庭剧则贯穿着理想色彩,进而探讨造成这种风格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徐淼 《华章》2012,(23)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很多,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和《茶花女》的文本比较,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悲剧结局等,探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7.
作家选词精当,是深入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结果。而要发现事物特点并选出表现那一事物特点的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无一时一刻不存在比较。所以比较是体会用词准确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比较的范围,可以不限于本课,而扩大到与课内外读物、与生活体验比较。比较的具体万法: 1.比较表现形色气味的词语,思索品味这些词语的准确。如七册  相似文献   

18.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9.
曹卫星 《中国教师》2011,(22):39-40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比较"的解释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旨在通过比较显示异同,凸现主体事物,使其特点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明显。"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将"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把内容上、主题上或形式上有一  相似文献   

20.
杨春霞 《甘肃教育》2009,(23):51-51
比较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对任何文本解读、探究,都不可能离开比较。北师大版初中教材单元组合的原则,就是把同一主题的文章放在同一个单元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鉴别不同作家对表现同一主题所选取的不同角度、题材、体裁及表现手法,让学生同中求异。这样,老师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