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是初一《数学》(上)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是在继小学了解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中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本章教材编排顺序中起开头的作用,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进一步认识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许多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抽象成立体图形;同时,懂得立体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而得的,使学生对物体…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球的初步认识。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增加了球的认识,作为选学内容。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向学生介绍一些球的数  相似文献   

4.
平移和旋转     
[教材简析] 平移和旋转是指物体的运动方式或图形的移动方式,它们都是物体或图形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本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较为简单的平衡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提供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运动,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角"是形的最基础的概念之一.现行六年制小学课本中分别在第五册和第八册两次安排了"角"的教学.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不同的年级,它的编排方式、深浅程度和教学目标自然是不相同的.第五册教材先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含有"角"的物体,引导他们从形象上初步认识具体的"实物角".然后在"实物角"的形状中认识几何图形的角,进而认识直角的实物图形和几何图形.这部分知识是为八册进一步学习角作铺垫、打基础的.津市二完小陈晓明老师执教这堂课时,抓住教材编排体系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在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优选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探索.1.观察、联想,初步感知角的概念.陈老师分别出示五角星、三角板等物体,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的角,摸一摸、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形状.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课前琐思】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臧秀霞 《山东教育》2003,(10):45-45
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两部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同时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在人民币的认识中,教材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生活场景,从而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教材出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材是按照先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再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最后认识单位是分的人民币的顺序编排的。在元币、角币、分币的认识过程中,又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接下来的例题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的体会与思考。一、教材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改变了先认识平面图形、后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体例,先认识物体(实物),后认识平面图形,体现了“由体到面”…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如:人教版教材先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再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从而建立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材先编排“认识小数”,再编排“认识分数”,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并没有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去教学,不是按部就班做完一个实验,再做另一个实验,而是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同时做几个实验:拨动皮筋、敲击鼓面,拨动尺子,使它们发声,并注意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祥发 《湖南教育》2000,(15):42-42
一、改变几何形体编排的顺序 ,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将原来第二册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提前到本册中 ,而原来第一册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移到第二册。对每个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材都是按四个层次进行安排的。先出示一些实物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 ,获得几何形体的感性认识 ,再由实物抽象出这些图形的一般特征(面的个数和面的特点) ,接着出示各个立体图形的名称 ,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常见的物体中 ,要求学生分辨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样安排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从具体到…  相似文献   

12.
小数的含义是"告知"还是"发现"?教材的编排让学生产生了"既然不足1可以用分数表示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的疑惑。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教师应从尊重儿童思维的视角去设计教学,顺学而导,应从学生已有的旧知经验、生活经验出发,去提炼寻求小数的本质,利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于是有了对"认识小数"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14.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采取数和形的认识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第一册教材在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儿童生活的世…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探访生物王国》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身边入手,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亲身感受。为此,教材选择以校园为背景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个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特别是中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位置.语文教材中插图正是依据这一特点而编排的.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辨,顾名思义,思考和辨别的意思,就是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辩论,达到提高思维及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要充分挖掘儿童好奇的天性,从儿童的生活视角去认识口语课教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程下的口语教学设计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概念外延的一次扩展。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发展心理,教材采用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线索:先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