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庆男 《教育学报》2003,(11):15-18
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是与传统教育根本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它特别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孟庆男 《学科教育》2003,(11):15-18
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是与传统教育根本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它特别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意识形态下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要培养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关于"人"的教育性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其人文关怀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其所要达到的最高人文素养。其次,正确认识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否对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和全面小康的最终实现的重要性。基于此,期望能在民众和教育者的观念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人文关怀性的系统、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正确指导其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它尤其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一种生存论的关怀,是一种形而上的观念关怀,从而也是一种价值关怀,这种关怀的实质就是对教育构境意义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应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人文关怀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也必然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人文关怀应关心人的个性、尊严,其指向是人自身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人的需要、自由、人格、尊严与权力等进行人性化的观照、理解和尊重,是教育人文关怀的体现。面对电子媒介、成人化竞争、教育观念偏差、功利主义取向等因素导致的儿童成长危机,文章试图从戏剧的特性出发,发掘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人文价值,为找寻教育回归人文关怀的路径提出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校考试重在记忆性质的“知识”这一低浅层次,而忽视了它的文化精神层面,即学生通过考试体验和提升自身价值的人文需求。人文关怀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学校考试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是考试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等,因此考试应从考试环境、教师监考、试卷编制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着过度管理、生活指导滞后、学习负担过重等一些非人性化的表现,但人性化才是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应然走向和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有效关怀的缺失,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即是关怀。关怀伦理是由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提出的,是以“关怀”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和原则。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关怀理念、关怀情感、关怀关系、关怀方式等方面对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关怀的基础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基础教育人关怀符合基础教育的本性。基础教育走向人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传统教育在把人作为工具对待的同时,教育自身也沦为工具。从限制性教育走向解放的教育,包含人的解放和教育自身的解放。基础教育为培养完整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基础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应当从分离走向融合,即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人的生活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核心是人,它要关怀的是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从终身教育意义看,就应该按“人的尺度”来进行教育,高考试题综合化便为了适应这种教育观念而进行的改革,与之相应的教学也要进行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需要多管齐下,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观;设置充分体现人的科学发展的生命教育课程;选择凸显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方式;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祝映 《中国教师》2009,(Z1):304-304
语文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作为交际工具应用于社会中的沟通,更在于关怀生命,关怀人的生存境遇,关怀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怀人的最终解放;美育就是以审美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去培育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最终能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怀人的最终解放,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它们共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研究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它以近似于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缺少人文关怀。本文试从教育研究的生命意蕴角度出发,阐述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探索教育研究走向生命关怀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教育研究提供更宽广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邵勇 《学苑教育》2012,(16):71-71
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教育、时代、尊重人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赋予教师的任务,我们要不断探索,潜心研究,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有个性的鲜活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实现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尊重人、讲人性。本文积极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性化、彰显人情味、增强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它不能失去对人的关注与关怀,语文教育尤其如此.但是,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人被物化、奴化、非人化的倾向.为此,我们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人化"的教育,它对人的生命诉求予以高度重视,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认知和品德两方面切实关怀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