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译英两则     
谈抄袭 若是“抄袭”之作,无论你怎样改头换面,都会被看出来。因为原作那个“魂儿”,你变不了。你以为你把它变成你的作品灵魂了,就是原创了。可惜你不是。  相似文献   

2.
陈尚清 《教育家》2004,(4):39-40
中学生作的“人”、“”分离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人”多是社会的共性的人,而不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个体;“”不是有真情外化,不再有真实的生活,而变成了没有自我、丧失灵魂的一纸“空”。因此,笔认为,中学作教学呼唤久违的人精神,让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是要使德育由“问理”的德育走向“问心”的德育,使道德实践变成生活美学,使人在德育中创造和发现“自我”,将“自我”塑造成“伦理——诗”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纽约客》对社会化生态的悲悯情怀,也是出国留学人精神的表现。白先勇通过创作,试图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字,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幸感,于是他关心整个中国人历史,并且赋予作品形象以“时光隧道”般的穿透力。可,白先勇小说也是书写中国化现象和人忧郁史的有机素材。  相似文献   

5.
章不是无情物,作惟有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笔下的字,方能写出令人感动、抓住读的作品。要把章写得富有“情感”的因素很多,仅从“技巧”上来说就有许许多多,其中巧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作品写得饱含“情感”、生动感人的好方法之一。现就巧用“拟人”写诗作,撷例赏析,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6.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及人生,具有强烈的"立人"功能.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找出作品和学生精神生命的契合点,把作品的生命命题变成学生的生命命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照出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使文学作品走进学生内心,陶冶情感与心灵,建构人格与灵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释放、生命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的生命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7.
你认为为什么变成了一座博物馆?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意为“把……变成……”。如:我正在考虑把花园改成菜地。我们能使液体变成气体。你能把这个短文译成英语吗?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变成”,“译成”。如:他到底变成了一个不错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8.
本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作品的技法、意境表达等多方面论证,认为其作品应属于“心象风景画”,其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视觉效果直逼人的心灵深处,使观与作达到心灵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重要作品。在剧中,莎士比亚把人的生老病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大自然现象和宇宙运行、季节更替的不可阻挡的规律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莎翁在此剧中还大力宣扬了宽恕和解,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思想,希望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宽恕和谅解最终能使破裂变成完整,分裂变成和谐,恨变成爱,从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共存的“绿色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宁波晚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刘震云作品的语言差错"审读报告":他误把"打摆子"当成"伤寒",把皮影误作木偶,把“黄钟大吕”错成“洪钟大吕”,《手机》中严守一的年龄前后三次提到,却不统一……面对读者为自己作品挑出的错,作家刘震云表示感谢,且不讳言“我对汉语,还有许多盲点和误点;我对生活常识,也有许多盲点和误点”,并表示“咬文嚼字使人进步,稀里糊涂使人落后”。  相似文献   

11.
路翎创作的特殊性来自其艺术视觉的独特性:他的眼光总是透过人、事的表象和外在状貌,深入到隐秘而丰富的、深奥而复杂的“灵魂”、“根源”处,越过外在存在而进入其心灵世界,这使得他的小说面貌与注重“再现”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有了迥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林中之死》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妇人的死亡故事,展现了人类灵魂的卑微与善恶。真实地渗透了安德森的死亡意识。故事情节虽简单,安德森却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死亡描写得哀怨动人,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3.
惊奇是对灵魂的突然占有,以致灵魂沉浸在对那种在它看来是罕见的和非凡的对象的观照之中。惊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惊奇的表象可以是有诗意的,也可以是没有诗意的。创造惊奇的表象要把熟悉的和生疏的东西混合起来,以使诗意更浓。鲍姆嘉滕的惊奇理论全面、辩证、深刻,且富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寻根经历,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黑人民族文化,提出了正在失落的黑人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黑人民族精神和民族魂魄之思想。文章主要解析作品中蕴含的黑人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才是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冯伟林的散文内部激荡着一股鲜明的政治情怀,它以英雄题材为依托,由主体精神灌注而成为文体的内核。而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以论为魂是其文体的结撰艺术。"有温度的政治话语"显示了其独特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6.
《伏藏》讲述了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作者以悬疑、推理的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并选用虚实结合的神奇故事、神秘的传奇人物来展现一段富有冒险的拯救信仰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藏地叙事方式。作品充分表现了杨志军的叙事策略以及他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7.
论爱伦·坡《黑猫》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非常重视小说叙事技巧,《黑猫》是体现他高超娴熟叙事艺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黑猫》是他叙事艺术的典范.例如:冷静的叙事态度,离奇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对人性恶的深度挖掘,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19.
陆贽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他已涉及到中国君臣之道的关键.丰富发展了“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政治思想,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陆贽所处的历史背景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小霸王孙策无端惨杀得神书的太平道人于吉 ,衍生出事幻情真的冤魂索命。孙策在冤魂“九现”的追逼下 ,金疮崩裂而死。作者虚构一系列追命的离奇情节 ,既含有因果报应思想 ,又深藏生死自有定数的宿命意识 ;既有灵魂能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宗教情结 ,又有道教神秘的生死观念。从而塑造了体现善恶的两种典型人物形象。旨在张扬灵魂 ,以神设教 ;惩恶劝善 ,净化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