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先是宋朝的“燕几图”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者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2.
岳晓琳 《湖南教育》2006,(11):14-15
七巧板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数学内涵.同时,七巧板不同的拼法又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快乐的七巧板”这个活动,力求能够体现如下项目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在流行的“七巧板”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板玩具,有较强的动手动脑的益智作用。这种“七巧板”不但能用于游戏,而且能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受“玩具七巧板”能拆能拼的启发,并结合教学实际,设制了一种“三角形七巧板”。这种七巧板,既能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又能用于学生的课外拼图游戏,很受师生欢迎。  相似文献   

4.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激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如下图所示,“七巧板”是由7块形状和大小不完全相同的木板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七巧板”是中国很古老的游戏。在西方,七巧板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形”。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七巧板的简单平移或旋转,即可随意地拼出形状不同的花鸟虫鱼、走兽牲口、工具器皿、舟车人物等图案超过1600种。在数学中,用七巧板可拼成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而且在这些图形中可以进行等积变换。“勾股定理”也是我国最经典的数学发现。据考证,勾股定理的发现超过4000年,它是改变人类50大科学定理之一,是世界上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超过500多种。这里运用几何画板简便制作一个“勾股板”。它不仅能简便证明勾股定理,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七巧板”起源于宋代,最早称为“燕儿图“,创造人是黄伯思,后经演化又称为“七星”、“易方”、“唐图”、“智慧板”、“七巧图”等。它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的七块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为变化万千的几何图形,形拟各种自然事物,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的益智游戏,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它成为中华图 1民族智慧的一个象征,七巧板不但流传于中国,它也流传于西方,七巧板虽然只有七块,却可以变出很多图形,极富神奇和挑战,它引起西方人的广泛兴趣,被选为开发儿童智力的必选玩具,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中的奥密究竟何在呢?吗你想…  相似文献   

7.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作为“东方魔板”的七巧板引起了几乎全世界人的兴趣,七巧板虽然仅由七块板组成,但用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不仅如此,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中的角和边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关注最后的结果或者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而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及其间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8.
自公元263年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运用对几何图形面积进行分割与拼补的方法(史称“割补术”)计算圆周率丌起,人们一直在运用“割补术”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距今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智者运用图形割补原理、利用“七块几何模板”,创造出一种智力游戏工具——“七巧板”.玩弄“七巧板”,可以拼出多种  相似文献   

9.
智力七巧板     
曾怡萍 《数学小灵通》2009,(3):11-12,15
小朋友,你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是我国的发明,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定都玩过。不过,那是传统的七巧板。现在要给你介绍的是现代的“智力七巧板”(如图1)。“智力七巧板”的拼板看似简单,拼摆起来则奥妙无穷、妙趣横生,能激发人们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种拼图玩具,由宋代的“燕几圈”演变而来。七巧板用正方形薄板分截成七块几何图形,其七块图板聚合起来仍呈正方形(见附图1),分开后可拼排成各种象形和概括性较强的图形,其规则是拼出的图形必须由七块图板组成,不能多用一块,也不能少用一块。自清朝嘉庆年间养拙居士著有《七巧图》刊行于世,使七巧板广为流传,并且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在国外称之为“唐国”(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又名“智慧板”。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游戏,拼出各种变化多端的物体图形,不仅妙趣…  相似文献   

11.
结冰 《陕西教育》2005,(12):59-61
从《七巧板》和《大风车》中走出的“鞠萍姐姐”以她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全国亿万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大家部习惯的嘁她“鞠萍姐姐”.其实鞠萍的儿子马上就满12岁了。一提到宝贝儿子.鞠萍脸上立刻流露出内疚的表情——从名人家庭中走出的孩子无一部受到父母不得已的“冷落”。但让鞠萍欣慰的是,她只给了儿子生命.然而儿子给她的却是整个幸福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3日南宁市举行了全市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由南宁三美学校梁峰老师执教的初一数学《有趣的七巧板》(北师大版)给前来观摩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根据现场的记录整理如下。师: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吗?生:玩过!(一听到“玩”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有趣的游戏,后来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请看我在网上下载的有关资料。(大投影屏幕上显示国外一些介绍七巧板的资料)哪位同学翻译一下这段英文?生:我来试一试。“七巧板是中国唐朝时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动手做(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会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简单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益智游戏.七巧板的七块板分别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构成,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三种不同尺寸.由这七块板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本文列举两类有关七巧板的问题. 一、拼摆图形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七巧板是我国古老的拼板游戏。几百年来,它深受儿童的喜爱。本文介绍了一系列用七巧板做数学游戏的新方法,教师可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让幼儿在亲手操作七巧板的过程中,认识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养成动脑筋的好习惯,这一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余莉 《江西教育》2001,(4):54-5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二册“游乐园”实践课。   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的平面图形、 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 (一 )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七巧板、小棒、各种形状的彩色图片、彩色笔等学具。   分析与设计:“游乐园”这个教学内容是安排在 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后的一节实践课,它包括用七巧板拼图、摆小棒、自由拼图、对口令、涂色找动物、巧填数字等主要内容,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且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考虑到为了让…  相似文献   

17.
今天,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中国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此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的。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七巧板”研讨活动主要关注教师运用七巧板组织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采用怎么样的教学策略.以及大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反应及学习兴趣。本活动方案由担任过小学数学教师的张艳设计,承担教学的是三位青年教师——赵晴佳、陈秋雁、潘倩。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字形教学的效率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吴泓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之一.但也是世界上最明确简短的文字,在学习中最能促进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心理水平.汉字被学者们誉为发展儿童联想的“积木”、“七巧板”。开发智力的“魔方”。然而,由于汉字有以...  相似文献   

20.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益智游戏(新课标教科书北师大版第142页、华师大版第144页都有介绍),是由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构成(如图1),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三种不同尺寸.用七巧板可以拼成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