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的职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对儿童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终身影响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家庭教育要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需要,就必然要变革内容。为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一教育内容的实施必将对儿童一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必要性 1.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造就其成才…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期家庭教育与创造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创造性发展的表现时期和所受的家庭教育并不相关。有多种因素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其中家庭教育在人的创造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很复杂,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作用。父母可以通过一定的家庭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发挥儿童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那么,家庭教育应如何培养其创造力呢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 3— 6、 7岁之间的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  相似文献   

5.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晏红 《现代家教》2000,(10):16-17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力,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得到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导、引导、诱发及培养,才能发展成智力。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抓起。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性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精神,坚持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巧和创造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晏红 《幼儿教育》2000,(11):40-40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而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能。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点、引导、诱发及培养下才得以发展。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你真懂事,是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潜在能力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儿童阶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黄金阶段。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针对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个性与创造力关系探析,归结出创造性人才的八大个性特征并提出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开发儿童阶段潜能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求未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适应变化 ,学会创造。因而人类自身创造力的开发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创造力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潜质”,而缺乏的是一双慧眼去挖掘。幼儿期创造力的培养和挖掘 ,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那么 ,家庭如何有效地实施儿童创造力的教育呢 ?本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家庭教育任务观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优势 ,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和经济投入家庭子女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本在分析创造性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家长必须树立的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探讨了家庭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有效策略:营造自由、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教给儿童创造的技法,开发儿童的右脑。  相似文献   

12.
李生兰 《幼儿教育》2000,(11):38-38
1998年,国家教育部等机构对全国31个省(市、自冶区)约1.2万名少年儿童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少年儿童创造能力培养状况令人担忧: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少年儿童只占4.7%,而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少年儿童却占到78.1%。而研究表明,3~9岁是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幼儿家窿开眨创造活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尽早开发儿童创造潜能的需要。在家庭中开展创造活动.不仅要注意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使幼儿具有创造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徐潇 《成才之路》2014,(21):91-91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与启迪,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绘画作为一种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学前儿童的创造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目标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并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创造教育所关注的是创造素质,这种素质在当代和未来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治作用和最大的适宜性。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等因素。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幼儿体智德美的一个前期引导。学前儿童时期的幼儿的学习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新形势下的创造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原则去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教学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偏颇:把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外在的创造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是其基本原因。无论人类还是人类个体,其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的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儿童自主活动。人类和人类个体智力的本质都是创造,智力即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张其志 《教育探索》2000,(11):13-14
创造是人的天性。“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 50万年与环境斗争所流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特征” [2]。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通过后天的环境和精心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生长。如果儿童的创造潜能被压抑、被束缚、被埋没,儿童的创造性便会枯萎、凋谢。因此,“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应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3]。  我国的近现代教育,可以说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7.
李耀东 《家教世界》2013,(9X):152-152
<正>美术学科是培养、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儿童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要教给儿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所有这些都与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真切示范与灵活辅导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前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不能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发展纲要发布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创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创造力开发不但与人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人的非智力因素有更强的相关性。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创造力开发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忽视对学生创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