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Shaping of Technology)”理论是一种对技术与社会复杂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理论。本文主要描述欧洲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着眼于分析与技术发展有关联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剖析它们本身的利益所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技术施加影响的势能和着  相似文献   

2.
论技术的社会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峰 《科学学研究》2001,19(3):18-23
社会选择是技术发展中的一环 ,技术就是在社会的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选择在技术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是决定技术命运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技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并加以采用和改进的过程 ,并形成对技术的优胜劣汰机制 ;只有通过选择 ,技术才能走向社会。在选择中可以通过技术与社会的双向整合来克服两者之间的不相容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的内涵之一是技术与社会的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发挥其正功能,限制其负功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技术的良性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需要编织一张技术一社会的“和谐之网”。  相似文献   

4.
诸华 《科教文汇》2011,(4):202-204
从哲学与历史的角度,以社会选择与技术价值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对技术价值的社会选择方式、运作机理及效应进行哲学诠释和逻辑思考,并从中得出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技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6.
7.
技术发展的社会调节包括社会对技术的发展进行有所侧重的调整和引导,即希望技术产生什么样的发展,当然也有过程中和产生结果后的追踪决策,它是在发展技术时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一种选择。广义地说,调节可分为自觉的调节和自发的调节,而对技术发展的社会调节也有如像行政手段的自觉调节和作为自发方式的市场调节。由于市场的作用可以引申出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整合科学、技术、知识与经济等要素的特殊社会经济行动 ,自二战以后广泛兴起到现在 ,已经逐渐构成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最基本而突出的维度。随着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功能效应的不断扩大 ,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开始表现出多样化的关系形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叶明 《软科学》1990,4(4):6-10
<正>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有影响的国际组织都纷纷开展了对技术创新的政策研究,成立了许多促进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和组织措施。目前,世界范围的关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传统军事安全,新安全观视野下的军事安全被赋予新的内涵,既包括应对军事冲突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备战与应战能力和状况,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应急能力和状况.技术是新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反过来,新军事安全又是推动技术的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不同视域分析新军事安全对技术的本质、属性、价值、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形成的作用,是正确理解其时技术的社会形成的影响的合理径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是技术价值问题相互关联又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二者互为条件,统一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社会技术化是指技术的属性、规律作用于社会,进而融入社会机体并成为其本质力量,使社会得到改造、充实和发展。技术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其智慧并借助外部力量作用于技术,改造技术,使社会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技术之中。社会技术化是技术价值实现的过程,技术社会化是技术价值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人性化技术。人性化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技术对伦理学的挑战在于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伦理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引发了对人的本质及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的深刻反思。实体论者出于"人的自然本质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强烈反对人类借助基因技术而充当上帝的行为。而主观论者则竭力维护"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类利用基因技术对人自身的操纵看作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展现。对基因技术的伦理反思关键在于在实体论与主观论、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追求优雅生存为指归,不断协调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初级的科学化阶段到自反性科学化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才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论慈善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慈善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和谐社会需要发达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需要慈善文化背景,慈善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7.
张梅花 《未来与发展》2006,27(10):12-14
社会预测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时期的龟卜、巫术。即便如此,时至今日,人们仍对社会预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发展也遵循一般规律,对其进行预测是可能的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分析新时期下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信息化社会中档案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从更广的视角,探讨了技术民主化对于问题解决的潜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是服从规则的治理,法治教育则是让规则铭刻在公民心中的教育实践活动.普法教育侧重于知识教育,是工具理性主导的对象化教育,强调法律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理性行为的输出.当代法治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价值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主体,致力于教化人心,通过培养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日常行为.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培养民众主体意识,实现法治价值认同,培育其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法治社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