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省级城市早报(都市报)首届业务研讨会10月21日至30日在云南举行。会议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滇池晨报承办。与会代表就省级城市早报(都市报)的办报理念、队伍建设、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大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报业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省级城市早报(都市报),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调整定位,增加新闻资讯,采取更加市场化的营销战略,才能实现报业的良性发展。而加强行业间的协作,形成网络优势,则有利于巩固当前业已形成的省级城市早报的形象。会议确定,全国省级…  相似文献   

2.
一、地市党报面临的挑战 从纵向看,地市党委机关报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市报,处于第三个层次,可以说在夹缝中生存。发行中对于中央、省级机关报是绝对要“保”的,不能因任何报刊的发行而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级机关报为扩大阵地,纷纷办起了一张风格与晚报相近,定位于城市市民的都市报。都市报一出现,便以其崭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全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策略,全方位报道市民生活,让人们很快接纳并喜欢上她,发行量成倍增长,版面迅速增加,并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到目前,都市报这个报业中的后…  相似文献   

3.
谌笛 《新闻窗》2005,(3):51-5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地市委机关报既要面临中央和省级机关报的竞争,又要面临晚报、都市报等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竞争。后者由于其目标读者群的大众化,这些年来,在同地市委机关报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发行量居高不下,广告收入逐年增加。这就使得上有中央、省级机关报的压力,四周又有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生活类报纸挑战的地市委机关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日子并不都好过。市场无情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4.
一、新兴都市报的冲击波世纪之交,中国报业市场又涌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都市报热。各地风起云涌的都市报,打破了原本的市场格局,成为报界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一个城市不能拥有两份晚报的条件下,一批以都市报、早报、晨报、快报、生活报、时报甚至商报等冠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以城市为依托,以市民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发动猛烈攻势,快速抢占市场。新兴都市报不满足于传统晚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而是急风暴雨式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因此,新兴都市报都十分重视策划,抓住热点问题,不惜版面,…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闻体制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为在广告市场中争得一块蛋糕,几乎全国各个城市都在保留一份机关报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报纸办成了都市报,或者重新办了都市报。有些集团化的报业甚至办了几份都市报,多数省会城市都出现了几份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化在我国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市场化浪潮的兴起,我国的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以晚报、晨报、早报、快报与都市报等等名义出现的城市报群迅速崛起,填补了党报、机关报的市区新闻、市井新闻的空白,成为最贴近广大市民、最具有市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兴报群。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9.
机关报(主要指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的广告经营增长落后于大众报纸(主要指城市晚报和都市报)是本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市场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下简称“机关报广告滞后”)。在首都北京和其他许多省市,级别高、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并被赋予重大新闻采编和发布专有权的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在广告收入的增长上步步落后于被称为“小报”的城市晚报或都市报。如占据全国日报发行量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本世纪80年代曾经稳执全国报业广告之牛耳,其后每况愈下,1995年后该报甚至无法跻身于全国报业的广告10强之列。此种现象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0.
报业市场的竞争从来没有今天如此激烈。即使在报业市场发展并不充分的格局下,每一个省会城市都会有几张定位相似、市场相同的综合性日报——无论它叫都市报或晚报、晨报、快报、早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刺激着中国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报业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速率下则拼命争夺着读者、争夺着广告。  相似文献   

11.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的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城市居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而区别于以各级党政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机关报。在成都市,都市报纸就有七家,它们在同一发展空间中较量,成都报业竞争之激烈也因而全国闻名。 都市报纸以反映都市变动,服务市民生活见长,都市新闻、服务性和娱乐性是它的强项;在市民日常生活之外的影响力是它的弱项。新闻史上有条规律,一张综合性报纸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站稳脚跟后,它总要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它甚至不得不这样做,为了竞争,为了发展,为了适应阅读品位日渐提…  相似文献   

13.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4.
《燕赵都市报》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锐意改革,运用“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原理,进行区域媒体整合,创办了经营模式国际化的哑铃型报纸,以百万份的发行量占领了全省报业市场。探索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在省内拓展品牌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田梅 《传媒观察》2005,(11):30-31
自都市报发轫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报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部分都市报已成为报业集团广告收入的“主力部队”。观察都市报的运作可以发现,早期都市报在定位上以市民报为主,生活化色彩较为突出;内容上“首先是以批评报道打开了读者市场,其次是故事化和娱乐化。这在业内被称为都市报早期赢得读者的三大件”;机制上,很多都市报实行“双轨制”运作.即兼具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论的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城市居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大众化报纸。在成都市,都市报纸就有七家,它们在同一发展空间中较量,成都报业竞争之激烈也因而全国闻名。都市报纸以反映都市变动,服务市民生活见长,都市新闻用B务性和娱乐性是它的强项;在市民日常生活之外的影响力是它的弱项。西部大开发,给追求更大影响力的都市报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成都的都市报纸都以显著版面大量刊登新华社播发的中央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各项重大决策,全国尤其是西部各省对这决策的响应和行动,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从1995年开始,中国报界出现了一批省级党报主办的以都市报命名的市民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包括早报、晨报),有的城市还不止一家。都市报的报业群体已经形成。都市报的经营机制、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发行方法都给报界吹来清新之风,发行量一路高歌猛进:楚天都市报在拼杀激烈的武汉报业市场,目前发行量已逾100万份;南方都市报在强报如林的广东,发行量已超过100万份……从整体上来说,都市报的版面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惊涛拍岸随着都市报的繁荣兴旺,它在中国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二十多家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带来了中国报坛的“全面性的竞争”,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可以预期,这个竞争还会继续扩大与深化。 说到底,都市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晚报,是日报、机关报报系中的“城镇市民生活版”。用都市报的同志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市民新闻报”,即“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都市报的崛起,一如80年代以来晚报勃兴的大背景,首先是党和政府政策好,社会舆论环境好,读者需求市场好,为新型…  相似文献   

19.
李钊 《新闻窗》2012,(5):94-95
当今,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的电视媒体全面扩张,以创办数字报(电子版)、手机报、新闻网站等新兴媒体和晚报、早报等子报为竞争手段的省级党报组团发展。在这种媒体呈现多元化、传播手段现代化、报业发展集团化(或综合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州党委机关报的地市报,  相似文献   

20.
靖鸣 《传媒观察》2004,(10):16-18
省级党委机关报在优化内部媒体结构、整合本地报业资源之后,不应该满足于一城一池的博杀,需寻找新的突破口,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尽可能把自己“做大做强”,谋求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广西日报社针对当地报业市场情况,认为在报业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的南宁市已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