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规则是全球各大文明、各种不同的文化,根据各自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提取出的一条普遍性规则。儒家的金规则与康德的金规则是两种典型的表达模式,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3.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位排第六,120回《红楼梦》中涉笔九处,说明这一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有足够重的份量。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但又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然而,红楼梦时代却使她身不由己地完成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可悲人生。  相似文献   

4.
齐人偷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相似文献   

5.
齐人偷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欲”这一主题为媒介,考察了先秦哲学的变化。中国哲学从老子在内的早期三位哲学家(另二位是孔子、墨子)到发展为战国中期的稷下学,其哲学视角从“整体”或“一般”转向“个别”、“具体”、“主体”等。老子和庄子都主张“寡欲”和“无欲”。但老子否定“欲”是与统治有关,庄子否定“欲”则主要是与个别主体的“欲”有关,即减少或消除欲望以获得心理的平静之后达到内心的超越,最终赢得个别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儒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孔子提出“以德育人”的根本原理是“忠恕之道”,即“由已推人”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育人”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孔子提侣的“诗教”和“乐学”,其核心也都是“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8.
作教学方面“学生厌作、教师厌改”的情形由来已久,欲医治作教学的痼疾,须着眼“真”、“实”二字,在求“真”务“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在荀子的视野下,如动物界一般,人类社会是一“欲”的博弈之所。因此,荀子致思的焦点不能不是秩序。荀子秩序的内涵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在“欲”的博弈过程中,使每个人的基本欲求得到基本满足。“初始阶段”存在着赤裸裸“欲”的博弈,此可称为第一序列博弈,此博弈筹胜的方式在于“群”。在“群”中,同样存在着博弈,此之博弈可称为第二序列博弈,此博弈筹胜的方式在于“分”。而博弈需要规则,不论第一序列博弈,还是第二序列博弈,其规则是“礼”。在“礼”的形式下,明职定分,由此满足个体基本欲求,社会从而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理”与“欲”是我国传统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理欲之争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剖析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围绕理欲之争所展开的理论探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态度。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新构建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行政版图的最北端,黑龙江狄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它由省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得名,古称黑水,满语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即“黑”,“乌拉”即“江”),清朝初期定名为黑龙江。  相似文献   

13.
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 ,就是对一些正在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不匆忙作出结论 ,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环境 ,叫学生欲答不能 ,欲罢不忍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体会。一、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类型1.激发兴趣型悬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讲授“常见的化肥”一节时 ,笔者用悬念导入新课。“一农家的碳酸氢铵化肥被…  相似文献   

14.
老子有着强烈的“婴儿”意识。老子视野中的“婴儿”天真纯朴、无知无欲,具有“大德”和“大智”;复归于“婴儿”就是复归于“道”的境界,其方法是损智、去欲、无为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如镜亦如窗。首先,育人者须常擦“素质之镜”,更须勤拭“督促之窗”。第斯多惠说:‘锥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育人者一方面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擦亮自身的“素质之镜”,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基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启发。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另一方面必须念好“勤字诀”,多留心孩子的变化状况,多琢磨沟通的渠道与方式,多变换观察的位置与角度,真正擦净每一面“督促之窗”,看清不同教育方法的实际效果,掌握准其个性特征,把握准育人的火候。  相似文献   

16.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的心性论。他的这种思想虽然渊源于先秦以“仁”为中心的儒学,但在根本义旨上有悖于儒家“仁者人也”的义理,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是对孔子“仁”学的一种歧出。  相似文献   

17.
"从心所欲不逾矩"——浅谈颜钧思想的理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儒颜钧是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泰州学派的一些“异端”思想。颜钧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和创造者,由心发出来的人欲则是自然而然之物,人们应当率性而行,“从心所欲”。另一方面,他在强调人欲之时,又主张通过七日闭关等工夫洗掉内心过多的嗜欲,达到“不逾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这个“黑烟囱”已经有14.3亿岁,它能够喷“金”吐“银”,形成海底金属矿藏,还可能和生命的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印 《现代语文》2002,(5):38-39
孔子云:“情欲信,词欲巧。”“巧”,即语言要生动、活泼、形象。如何使作语言变“巧”呢?坚持以下做法,将会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