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中学"是在实践中学习一般科学,不是精英教育,不追求科学精英的培养和选拔,而是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差异,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科学教育不仅改变了孩子学习的方法,更改变着他们生活的方式。"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最适合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神奇效应。  相似文献   

2.
遵纪守法,是任何社会对其公民的起码要求。要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合格的公民,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培养孩子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第一,运用典型事例教育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不愿受约束。如果家长溺爱迁就孩子,就会使孩子养成任性固执的毛病。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有崇拜、敬仰、模仿英雄的心理,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对他们  相似文献   

3.
张成斌 《中国德育》2007,2(1):37-39
小学生的烦恼来自家庭、老师、伙伴、自身以及生活。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当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各种烦恼;尊重孩子,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关注孩子们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知识,培养合格的学生。而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优异的成绩,更要拥有高尚的品德。我们说,教育并非万能,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他们都"成人",成为思想品格积极向上而美好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5.
零岁教育是把孩子的学前教育提早到从出生就开始(包括胎教)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单是指传授知识,也不单是指简单的智力开发,而是指对幼儿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方法能使他们在健全的人格,结实的身体,脾气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可促使孩子在六岁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相似文献   

6.
戚伟 《时代教育》2012,(20):106
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多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发生意外时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养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当好合格家长,就要用温馨的爱心,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人;用持久的耐心,引导孩子勤奋成才、走向成功。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榜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争当合格家长,努力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12年前,苏州市盲聋学校开始与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合作进行听障儿童融合教育。12年过去了,40多名在花朵幼儿园学习的听障儿童,听力康复率为100%,所有已毕业的孩子全部顺利进入普通小学。追踪其中的17名孩子发现,他们的学业成绩100%合格,综合素质表现优良。3年的融合教育,不仅使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能力获得良好康复,更让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情感等方面获得有效培养,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与主流社会的隔阂,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立行 《家长》2012,(6):33-34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不是让孩子争吃、争穿、争霸,而是要培养他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0.
赵华 《快乐阅读》2011,(27):112-113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数学学困生),更不能排斥他们。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找准他们成绩之所以变差的原因,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自信的积累和成功的体验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1.
东方 《家长》2008,(Z1):34-36
现在有很多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他们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而从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自以为很懂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教育的歧途。  相似文献   

12.
沈国芳 《成才之路》2013,(17):14-15
要让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我想光从成绩来看是不全面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用终生,是学生成才的基石。一、21天——一个习惯的开始习惯的养成犹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要想让孩子素质高、品德高尚,我们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专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恰恰相当于我们学生在校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何强 《教育》2012,(10):61-61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国外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少儿心理健康,是他们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也是他们学业成绩提高的有效保障。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要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恰当的指导,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拥有优秀的班集体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班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同时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群体。他们尚未定型,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怎样才能成为这些孩子的一个合格的引领者?以下就我在创建优秀班集体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具体地谈一下我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2008,(1):23
随着互联网风行和全球化进程,亚洲的孩子一下子被推到和全世界的孩子同时竞争的舞台。他们正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几乎是被父母押着往前冲。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只能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助于解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超级小孩"的现象。《聪明宝宝》《培养天才儿童60法》一类书籍在中国非常畅销。亚洲其余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很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色。美国人从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他们那种让中国人难以置信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刚出世的婴儿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他们认为,分室而居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影响很大。分室而居,就是在孩子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父母替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父母的责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同样,孩子也是父母、家庭的未来与希望。父母的责任,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孩子培养和造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20.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