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插嘴"现象的正面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3.
4.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见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多从积极方面来看待和处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活跃、快乐、积极向上的课堂效应。 相似文献
5.
怎样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呢?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突然显现,是智慧火花的进发。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插嘴,善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释放,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具有个性差异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应该散发着包容与民主的气氛。面对爱“插嘴”的学生,教师要用宽容与真诚去理解、欣赏,切忌为了自己一时的面子,或为避免纪律混乱而扼杀活跃,置他们的热情与苦衷于不顾,以师道尊严来“镇压”,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收到一条短信:70后,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马上给其让座;80后,崇尚上下级平等:90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仔细想想,还真有一定道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表现欲强,于是,教师一人“独唱、独舞”多年的课堂,出现许多“伴唱、伴舞”的“插嘴”者。五花八门的“插嘴”, 相似文献
8.
9.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新课程改革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然而,眼下还有不少教师仍然要求学生绝对遵守课堂纪律,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把学生的“插嘴”当作扰乱课堂的行为。其实,这种教育是因循守旧,刻板僵化的,它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有的事情。面对插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许多教师比较反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他们认为这样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扰乱师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插嘴可以使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学生的插嘴中,蕴含了许多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刘荣秀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5):165-166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自身要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事实上,课堂上的学生“插嘴”足以证明了他们已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投入了积极思维,这比那些瞪着眼睛看老师,张着嘴巴等知识的学生要好得多.教师要真正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求稍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出了一道选择题:在捐款活动中,五(1)班平均每人捐款7元,五(2)班平均每人捐款8元,两班平均每人捐款()元:(A)7(B)8(C)7.5(D)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同学的嘴。这些现象给我们有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新的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62-63
据报道,前不久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在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赋予了学生六项课堂权益,其中之一就是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嘴",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就是违"法".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引起了众多媒体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课堂“插嘴”,通常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打断老师、同学的讲话,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句自己十分想表达的话语。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课堂“插嘴”多少有些目无师长、扰乱课堂的味道。我对课堂“插嘴”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也不喜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思路的完整性,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遇有学生“插嘴”时, 相似文献
19.
从内心来说,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循规蹈矩,上课时秩序井然、一帆风顺,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上课爱插嘴的学生一般被视为扰乱纪律的顽童,插嘴行为往往被教师排斥、喝斥。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学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对学生过多地约束和控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僵化,少有生气;但若视而不见.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学生和教学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课堂插嘴的学生和插嘴现象,您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课常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符合教育规律,然而这一貌似平淡无奇,按教育理论的眼光看来极为平常的现象,却也引起了一些教师的非议,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没有礼貌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对我们教育来说又提出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