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懂母亲     
我和母亲间总是有说不清的矛盾,这让我苦恼极了. 那天,我又和母亲吵了起来,母亲生气地摔门而去.我真的不理一解,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唠叨,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实在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2.
今天给学生做了一次短文阅读练习. 文章讲的是作者与母亲吵架后出走.在她饥肠辘辘而口袋里又无钱的情况下.摆地摊儿的老奶奶招待她吃了一碗免费馄饨.让她感动得流泪.老奶奶对她说:你能因为我的一碗馄饨感激不尽.为什么母亲为你烧了十多年的饭而不知感恩呢?她愣住了.  相似文献   

3.
"儿子,你还小." 我看着面前的女人,她也正回头看我,说了这么一句. 我攥紧了拳头,咬咬牙.是吗?我还小吗? 家里,那个男人又来了.对,那个男人,我本该叫父亲的男人.他又来了,说什么离婚后母亲的财产应该平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多少年来,一切我都目睹了:母亲为了家庭,付出了太多,无论是买东西、给长辈钱,还是盖房.而母亲自己的房子,是她千辛万苦攒下钱买的.那个我理应叫父亲的男人,什么也没出. 母亲仅有的财产,就是这房子.分一半给他,公平吗?公道吗? 我想说理,却被母亲推进了房子.她头也不回,说:"儿子,你还小." 我,还小? 这句话,我听得太多了.从我只是个孩童,到今天自以为足以保护母亲的少年.  相似文献   

4.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一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  相似文献   

5.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着电脑. 有时母亲睡着,但更多的时候醒着.她醒着,除了偶尔起床到阳台上活动一下外,就只有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母亲大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地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眼睛半寸也不离开屏幕地说:"你想点别的事不行?怎么总想自己的病?"每当这时,母亲就不再说话,但过一会儿,她又开始不自觉地说了.于是,又会惹出我的一顿埋怨.  相似文献   

6.
刘靓缇 《初中生》2015,(32):29-30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大家都说我幸福,我却不这么认为.每天回家我总会被母亲骂.哦——她一天不骂我,就不是我的母亲了.她每天都是一座火山.对于她的怒骂,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可心里还是难免不好受. 我总认为母亲的爱全给小妹了,可有时她又很关心我.不过,对于母亲,我还是没有多大好感,因为她经常说话不算数,给我的承诺几乎没有一个兑现过,也经常数落我.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季刚开学,我班里新来了一位成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同学.她叫田聪,这位同学不仅不善言语,平时少与同学们交流,还时常偷偷抹眼泪儿.那天正上课,我发现她又在不停地抹着眼泪.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把田聪叫出了教室. 然而,无论我怎样问,她就是不说话,只是哭.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她母亲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她母亲来了.没想到的是,见到母亲的田聪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后来,我从她母亲的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这孩子打小到大,从没离开过母亲,如今进了初中,要在学校住宿,她不太适应.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暑假家访,跟一位原本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的家长谈她的女儿。这是一位豪爽的母亲,此刻她笑逐颜开,让我想起她不久前的忧心忡忡。她的女儿是我带的学生,是个喜欢成天在田里抓泥鳅捉黄鳝却对学习不“感冒”的野丫头。她母亲第一次来找我时,承认她以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认为爱孩子无非就是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等  相似文献   

9.
儿时,我是趴在母亲的肩上颠颠摇摇才认识了小巷的漫长。母亲的脚步是细碎而匆忙的,“沙沙沙”,像细细密密的雨筛在阔大的梧桐叶上,又像秋蚕咀嚼桑叶似地急迫。母亲在这一条傍河的小巷里已经走过了整整35个寒暑。晚来的秋霜染白了她的双鬓。而早起的晨露又使我像一株小苗长成了大树。有时,母亲撑着顶黑布伞,“沙沙沙”地从雨中踽踽归来,也会不无怅然地叹上一口气:“老喽,走不动喽。”但,真要劝她退休回家,她又会生气地瞪我一眼:“嫌我老?我还没老到要蹲屋檐晒太阳的地步!”她总是惦记着她那个班的学生,其实她只是那个班里一名极普通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0.
师爱     
当我又一次收到她的来信的时候,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梳着短发穿浅黄夹克衫的女孩。 她叫朱吕兵,一个寄读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她乐观开朗、聪明好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正当她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努力拼搏的时候,不幸悄悄地降临了。2001年9月,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家中的支柱没有了,多病的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一个弱小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这沉重的打击!那几天,她无心听课、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见到秦姨我便没有好感。她的长相她的气质都充满了小市民味道。这和去世母亲的气质相去甚远,母亲生前是美院的教授,喜欢披苏格兰的大披肩,后来,她的许多女学生全喜欢围披肩,而她的男学生,无一例外全喜欢她暗恋她。可惜红颜薄命,母亲在我十五岁那年突然离世,父亲一年之后娶了秦姨,这让我非常意外。  相似文献   

12.
    
一、告诉母亲,我爱她!每次寒暑假回家,都是母亲去车站接我。和众多学生一样,我回家的时候也是大包小包一堆,像搬家似的。母亲必须推一辆三轮车到车站(母亲不会骑三轮车),才能装下这  相似文献   

13.
到市重点中学读书,为了节省车费,我很少回家,家里也未安装电话.母亲无法表达她的思念,她又不识字,于是托邻居一位小学老师写信给我,我的回信也是这个老师读给母亲听的.从中我知道,母亲每次收到我的回信时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满足啊.  相似文献   

14.
大一的第二学期即将开学了,我开始收拾行李,母亲也忙着给我洗涤、熨烫被服之类的东西.然而就在忙碌的时候,忽然传来外公病重的消息.由于捎信的人也是辗转受托,颇有些语焉不详.母亲不清楚外公究竟处在一种什么状态,心里加倍地担忧着急,于是决定远赴数百里外的娘家去看望外公.母亲同时又惦记着我的出行,因此临走时再三与我约定:先去探望外公,过两天后就赶回来,一定要由她亲手给我准备行装(从中学开始读寄宿起,每次开学都是母亲细致地给我准备,哪怕是父亲插手她都是不放心的).待我答应了一定会等她回来后,母亲这才放心地离去.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手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手既不白净、颀长,也不光滑、细嫩。就是〔这〕双长满茧子的粗糙的大手,(然而,)我却喜爱(她)〔它〕。因为母亲的这双手啊,是一双温暖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小时候,我总爱躺在母亲怀里,要她拍着我睡,母亲就用粗糙的温暖的大手轻轻地拍着我,口里还哼着眠歌,把我送进甜蜜的梦.  相似文献   

16.
烧饼·汉堡     
每当校车停靠路边时,我便会透过车窗去寻找母亲的身影,因为我希望能在她看见我之前找到她。这像是一场比赛,母亲总是能在我找到她之前看见我。这次也不例外,当我为在人群中发现那张独一无二的面庞感到高兴时,同时映入我眼帘的还有母亲那只在空中向我摇摆的手和她脸上淡淡的笑容。显然,母亲早已发现了我,她又赢了。  相似文献   

17.
<正>那天是星期五,母亲来参加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会了。在此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默默在心里感慨。母亲到的时候,我出去接她,她又黑了,也瘦了。我带她进了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她显得有些局促,所以坐得很是端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记忆力超群,无论是孩子们的衣服、物件儿,还是家里所有礼尚往来的单据,她都记得很清楚,无一失误。后来我在背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目光     
我是告别故乡,辞别母亲时,才发现母亲的目光竟然是如此的厚重. 那时候我正年轻,一心想要离开故乡,去大城市里闯荡一番事业.我不顾母亲的苦苦劝阻,执意要走.看到我去意已决,母亲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着行囊.偶然间,我从忙碌中抬起头来,母亲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见我看向她,她的目光连忙转向了别处.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不舍与伤感.  相似文献   

19.
那天的菜很丰盛,又不逢年过节的,我觉得有点奇怪。父亲和母亲坐着,脸上有笑意,可是有点牵强,特别是母亲看我的眼神,依依不舍,这样子,只是在她出差时才有,我问她是不是要出差,她伸出手抚摸我的脑袋,让我吃饭,他们都小口小口地吃饭,不像我吃得很香,那时我还想着我参加作文比赛《我的父亲母亲》怎么写,谁知这是最后的晚餐。吃完饭,父亲说有一件事要对我说,他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点点头。他说,他和母亲已经离婚了,早上办的手续,母亲把我揽在怀里,她搂着12岁的我的肩头,眼泪飞快地流了下来。父亲说,离婚是我们的事,你是我们的女儿,这个不会变。后来…  相似文献   

20.
《荔枝》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四件事 :一是“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 ,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二是母亲让客人吃荔枝 ,为“我”解围 ;三是母亲虽然喜欢吃荔枝 ,但是总把大个的留给“我”吃 ;四是母亲去世前把“我”给她买的新鲜上好的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孙子吃了。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阅读反思 ,巧妙补白等来感受家庭亲情 ,唤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关心的人文精神。一、细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