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富 《科教文汇》2008,(18):188-188
电视广告语言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体广告语言的特征,根据电视受众的心理接受规律,电视广告语言在理论分析层面上应该派生为耳治语和目治语两部分,而在实际传播和宣传的功用上应该诉求于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效果,所以,凸现电视广告语言的视听艺术和蒙太奇方式特征成为电视广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曹小英 《科技广场》2004,(8):107-108
我国目前网络受众现状,如身份定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需求意向等几个方面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这些变化对网络媒体的发展既有正性的一面,也有负性的一面。造成其负性影响的因素不仅有来自网络机制方面的,也有来自网络受众自身方面的,因而加强受众群体网络素质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伟伟 《科教文汇》2011,(36):199-200
互文性是文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但也广泛存在于电视广告领域之中。本文依次考察了电视广告的名人互文性、媒介互文性以及文化互文性,其中着重考察了电视的媒介互文性,指出成功的电视广告都是充分利用互文性,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广告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三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网络广告传播模式,将网络广告受众的进入和退出行为转化成控制、内容和过程的函数,并讨论了与网络广告传播相关的十五个问题,得出网络广告受众是异质的,受众行为有经历性和目标导向两种,经历了流的受众会得到增加了学习、感知行为的控制、探知行为和积极的主观经历等正面结果,也可能会得到时间感扭曲的负面结果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研究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意见领袖对受众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以刺激——反应原理为基础的,因此,理论上意见领袖对受众的信息传播确实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因意见领袖信息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验方法证实了所提出的6个假设,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会随着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与受众信任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与受众的信任方式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也对受众的信息传播效果起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爽 《科教文汇》2007,(1):196-197
心理学在当今的传播学研究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通过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读传播过程也是我们进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本文将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划分为来自沟通者、沟通过程、情境和沟通对象等不同方面,分析传播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的以及它们对传播效果究竟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谣言的扩散已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线下人际关系网络或线上互联网,谣言在耦合网络之间的传播变得更加普遍。另一方面,以往通过概率方式研究谣言的传播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受众的个体特征差异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 以受众的年龄作为两种网络的耦合依据,提出基于受众年龄的新型谣言传播的耦合社交网络(ASCN)。从受众的认知能力、匿名程度、权威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受众的从众心理、记忆效应、好友的影响作用等心理特征方面对受众进行画像,构建多维度函数实现基于受众画像的谣言传播模型。[结果/结论] 基于ASCN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ACSN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当前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呈现出的"线下引起线上共鸣"、"线上溢散线下"的特征;受众的基本特征和心理特征能够对谣言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9.
朱怡璇 《今日科苑》2007,(8):106-106
数字电视的出现,引起了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变革。在新的传播模式下,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受众的需求、收视习惯也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并对电视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技术层面、传播模式、传受关系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对电视传播领域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向前推进,受众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受众本身因其行为和心理的复杂多样,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不同导致科学传播效果有所不同。本文试图借用大众传播学的经典受众理论,分析解读影响受众群体接受科学传播信息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改进提升传播策略和传播手段,从而取得更佳的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来源和责任归因对于受众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交媒介危机传播理论(SMCC),结合信息传播技术演替理论(ICTs),采用实验法 探讨了信息传播的先后顺序和危机类型对转发意愿和转发效价的影响。【结果/结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先接受非 官方来源信息的受众会有更强的转发意愿和负面传播效价;不同类型的危机对受众转发意愿有显著差异,但对转 发效价影响不显著;危机信息传播顺序与危机类型会对受众的转发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危机信息传播顺序对 错误型危机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来自4大类调研对象的339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舆情传播与舆情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由舆情主体、传播方式、舆情受众等变量所构成的舆情传播对舆情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对舆情信息动态监控、对舆情传播主体进行有效引导、根据舆情传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结合舆情受众特点开展疏导工作等建议,以期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重大项目信誉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冬梅 《科教文汇》2008,(21):245-245
如今,公交移动媒体发展迅速,公交电视广告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广告内容方面仍沿袭传统的电视广告特点,这样,局限了公交电视广告特有的传播方式。本文针对公交电视广告进行分析,找出公交电视广告自己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视角,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分析,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系统研究创刊于1946年《科学时代》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该刊传播者为科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助力科学大众化;传播内容丰富多样,科学性特点显著;受众范围上以直接受众辐射间接受众,刊物针对受众特点"因材施教";传播效果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激发了受众的科学思维。认为:该刊是大众科学化末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出版,积极参与科学大众化,为内战时期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办好科技期刊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基于央视及省地级电视台电视广告之实例分析,描述了我国当前国内电视广告发展的基本态势,从不同级别的电视广告入手,发现电视广告的广告类别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社会消费文化有密切关联,面向全国性质的央视频道,其电视广告类别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而地方电视台电视广告在受前述因素影响的同时,兼顾后两种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播讲究尊重受众,调动受众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电视观众期待视野的层次特征分为社会文化层的视野、个人兴趣的视野多文化、超越自我的审判视野等。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刺激不同受众的心理依据,调动其期待视野积极进入传播过程之中,实现电视传播与观众期待视野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基于央视及省地级电视台电视广告之实例分析,描述了我国当前国内电视广告发展的基本态势,从不同级别的电视广告入手,发现电视广告的广告类别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社会消费文化有密切关联,面向全国性质的央视频道,其电视广告类别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而地方电视台电视广告在受前述因素影响的同时,兼顾后两种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长久并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以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为零或负值。作为传播者如何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作者认为传播者既要在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原则下,保持传播内容的真实、全面,更要树立新闻媒体的权威,保证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