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诉类栏目,关注的都是普通人的情感婚姻和人生命运。婚姻、家庭问题,其实不是婆婆妈妈的小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彭艳 《青年记者》2007,(22):85-85
目前,情感访谈节目正异常红火地出现在各地电视台的荧屏之上。和传统的情感访谈节目不同的是,时下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在名人无隐私的传媒环境中,观众  相似文献   

3.
情感倾诉栏目怎样迎合受众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孙畅 《新闻传播》2006,(8):15-15,18
情感倾诉类栏目是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由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相遇、相识、相知,最后组成家庭,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也有人说,和谁在一起都一样,无非就是搭伴过日子,仅此而已。然而,不管是有缘千里一线牵还是搭伙过日子,日常生活中总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碰撞",并由此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感问题,因此专门供读者倾诉、倾听、排解、求助的电台、电视情感节目和报刊的情感专栏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5.
李苹 《新闻前哨》2006,(9):51-51
从2006年1月9日起,武汉晚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与读互动的版面——《情感热线》。通过热线,读不仅可以倾诉自己或家人朋友的情感故事,也可以把当天的所见所闻以及遇到的悬而未决的情感困惑告诉记。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如何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学术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普通人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不再满足"衣食住行"的安逸,需要"话语权"的回归,这就要求传媒夯建新的民生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电视栏目剧和访谈节目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情感类节目大受欢迎。这类节目,以平民化的视角、生活化的形式,来展现普通人的情感,可以同时满足不同观众倾诉和窥探的欲望,为当今快速多变的商业社会中人们的情感交流和情感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这类节目由于涉及私密性很强的个人情感,较深地直接介入了私人空间,媒体在个人隐私的保护、节目真实性、节目格调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注重现象,浅谈本质”的问题,并提出了节目质量的提升要实现从“由现象到本质”向“从本质看现象”的转变,而这一转变需要社会、传媒机构、倾诉者和节目制作方等多方的配合与努力。  相似文献   

9.
市民报情感倾诉专栏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新闻前哨》2006,(4):25-26
在目前热销的市民生活报上,流行着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它们被统称为情感倾诉栏目。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像几年前广为人知的《夜渡心河》、《心灵之约》等节目。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纷开辟情感专栏。短短几年,情感专栏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的市民生活报。如大打情感牌的《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专栏,湖北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0.
吴冬梅 《东南传播》2012,(9):193-19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被推向市场的传媒既要争取自己的话语影响力,也要整体做大并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单就媒体而言,如何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及整合力量打造自身标识是至关重要的,标识打造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节目总体框架的打造,也包括灵活机变、时效性强的情感标识和活动标识。  相似文献   

11.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10,(17):93-93
我们都生活在新闻里。普通人如此,传媒人更甚。 传媒营造一个“拟态现实”: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现实之外,营造出一个拟态现实。于是环球同此凉热。我们的心电图随这个拟态现实的起落而升降。传媒人操纵受众的心情,结果自己也被操纵。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咨询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很多读者把媒体的情感倾诉当成了心理咨询,因此,情感倾诉版记者在采访中多多少少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做《都市倾诉》版5年以来,我深切感到,情感倾诉版记者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职业与社会的需要,迫使情感倾诉版记者有理由扮演好倾诉者心目中的理想角色,至少要做好半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档关于情感交流和倾诉的栏目《情感密码》开播了。这档关于普通人情感故事的栏目迅速赢得了普通受众的认可,短短一年半时间收视率不断攀升,部分节目更是在观众中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形成了一定的节目影响力。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栏目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21世纪进入先进行列的国家来说,一个强劲繁荣的传媒产业是必不可少的。传媒产品经济学性质与其它类型产品一样,产生于原始的供需关系。人们对传媒产品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各类商业信息、文化沟通和情感诉求等等,几乎没有确定的边界。传媒产品的需求虽然在整体上客观存在,但具体到产品形态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楚天金报在江城首创口述实录“真情倾诉”以来,倾诉类栏目在江城已走过了十余年历程。从最初的惊艳,到四处开花的繁华,到如今的略显平淡,和任何事物的发展轨迹一样。倾诉类栏目也逐渐面临瓶颈和困境。尤其在当前,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文体日益流行,倾诉栏目如何突围,如何适应变化而生存、发展,如何继续成为读者的阅读焦点,已成为相关媒体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曹坤 《今传媒》2011,(6):52-54
在武汉都市类报纸中,情感倾诉故事的存在是一种广泛、长期的现象。情感倾诉故事突出矛盾题材,着重呈现"非常态"且错综复杂的两性关系,并在语言表达上偏向流行和粗俗。这种现象及其呈现特征与武汉市民文化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人性之美是电视节目表现的永恒主题之一。作为地方电视传媒的从业人员,鲜有机会接触到重大的报道主题和重大的采访典型,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的镜头聚焦在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用自己的心灵去捕捉他们身上闪现的人性之美表现这些平凡背后那些震  相似文献   

18.
谢常青 《新闻知识》2007,25(6):40-42
情感倾诉类报道是指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境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一种展示个体情感故事的大众化报道方式。自1997年《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此类报道的先河以来,各地都市类、市民生活类报纸纷纷效尤,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报道现象,至今仍是这些报纸为取得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策划内涵及其实施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策划的内涵传媒产品的编创生产是编辑活动的核心。而实际上,任何传媒组织机构包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广播电视台、网站及其栏目或频道在创办之初就存在一个方针、目标设定和产品设计问题,而且媒体组织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又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适时改变自己的受众目标和市场定位,不断改造自己的媒体产品或调整产品结构。这种设定和设计当然不仅仅是编辑者研究规定的,因为说媒体组织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经营运作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也有按市场规律运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生活在新闻里.普通人如此,传媒人更甚. 传媒营造一个"拟态现实":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现实之外,营造出一个拟态现实.于是环球同此凉热.我们的心电图随这个拟态现实的起落而升降.传媒人操纵受众的心情,结果自己也被操纵. 最近我一直在琢磨自己所从事的传媒行业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作为一本关注时事潮流的话题刊物,每天在热点新闻中捕捉"嫌犯",看能否大加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